黄埔军校同学会

2020年第一期

携笔从戎赴国难 舍家报国无怨悔——越南归国华侨方川的家国情怀

日期:2020-12-01 10:57: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徐跃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越南归国华侨、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方川,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出生越南华侨家庭

  1924年12月15日,方川出生于越南河内。他家原籍广州市番禺区。祖父是个船民,因生活艰辛,漂泊到越南谋生。方川的父亲也跟着去了越南,并与当地姑娘成亲,育有两儿一女,方川排行老三。当时,越南是法国殖民地,有各种不平等规定。比如华侨从16岁起,如果经济尚未独立,每年需要强制缴纳人头税,否则拘留重罚。还有,市区内的游泳池只允许法国人进入,只要是法国人,即便是无业游民,只要一踏上这块土地,就可以高人一等、颐指气使。

  

  方川

  方川自幼在河内华人创办的学校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熏陶。岳飞、林则徐、甘地和金九等古今中外的民族英雄,都是他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自小受尽外族欺凌,让他立志要向英雄们学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

  归国受阻就地抗战

  1940年,方川和同学们在粤东会馆听过李济深、方振武等人关于时局的报告后,义愤填膺,报国心切。经过慎重考虑,他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一起辍学,结伴从北部湾偷渡回国投奔“抗大”。未料刚越过边境,他们就遭到国民党驻军拦截,被责令立即重返原地。当时,许多中统、军统特务在越南收集情报。国民党海外部越南办事处,专门在中越边境劝返从南洋归来的华侨学生重新回到越南从事地下情报工作。

  方川自小在越南长大,熟悉当地的情况。于是,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跟随国民党海外部越南办事处邢森洲主任,在越南从事地下抗日情报工作。由于未经过专业训练,加上通讯技术落后,一份电报有时候要分几次才能发完。若遇到敌人侦查或设备技术故障,就不得不改用米汤写字再晾干的方式来传递情报,有时也将情报写成小纸条卷进香烟内传递。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危险性可想而知,不少同伴都牺牲在日寇的屠刀下,还有人不明不白就失踪了。为了使亲人免受株连,他们都登报与家庭脱离关系或改名换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他们当年与家人诀别时的真实写照。

  跋山涉水艰难回国

  珍珠港事件后,斗争形势更加险恶。为震慑抗日力量,稳定后方,日寇大肆逮捕爱国侨领和各地情报员,方川也险遭逮捕。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他刚走出交通站就被敌人盯梢,幸好路遇不知情的熟人,便天南海北地闲谈起昔日琐事。盯梢者误以为他不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少年学生,不可能是中国派来的谍报人员,才幸免于难。

  后来身边同伴遭逮捕,方川和其他同伴一起,奉命借助马帮声势回到国内。为避开敌人追捕,他们不敢乘车坐船,只能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徒步穿越荒无人迹的广袤山区。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遭遇过土匪、野兽和疟疾等各种危险,不时有人倒在归国途中,旷野上零星散落着遇难同伴的遗骸。途中有一座峡谷吊桥,桥上风声呼啸,桥板残破不堪,桥下波涛汹涌。过桥时,他们仿佛置身鬼门关,每跨一步,神经都高度紧张,稍有差池,便会坠落深渊。队伍中一位年迈马夫便因为体力不支,踏空铁索坠桥而亡。1943年,在崇山峻岭中摸索潜行两个多月后,他们终于踏上了中国国土。那一刻,方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双膝跪地,庆幸自己活着回到了祖国,一切路途艰辛和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报名投考中央航校

  方川回国时,中国沿海省份已全部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国军在抗日主战场节节败退,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邻国也先后被日军占领。

  历经几年激烈空战后,国民党空军本就为数不多的战机已损失殆尽。屋漏偏逢连夜雨,苏德宣战后,之前领命援华的苏联空军,亦被召回国参加对德作战。彻底丧失制空权的中国,只得任人杀戮。重庆较场口大轰炸,一次就有上万同胞被炸死或炸伤。空袭后的日本飞行员,还极其嚣张地在被熊熊大火燃烧的中国领土上空,幸灾乐祸地表演特技动作。是可忍孰不可忍,方川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一寸山河一寸血,民族存亡到了关键时刻。国民党政府派了很多招生组,分赴全国各地招收飞行员,其中有一个招生组来到西南地区。方川抓住宝贵机会,在昆明巫家坝考入中央航校第24期受训。入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剃发。他们把剃下的头发装入信封,邮寄回家,寓意为“发肤乃父母所赐,如今奉还,以后自己的一切都属于国家”。方川先是在昆明接受了半年地面训练。1945年4月,他们搭乘美军运输机,越过驼峰高空航线,前往印度学习飞行技术。飞越驼峰途中,他们心情异常沉重,誓言学成归来,定要在祖国蓝天痛击凶恶的入侵者。在美国教官的严格训练下,方川和战友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飞行技术,期待早日驾机与凶残的日寇决一死战。1945年8月15日,还未等方川毕业,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方川同全校师生一起,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1946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破裂,内战爆发。方川心想:自己是华侨,回国的初心是抗日救国,绝不能中国人打中国人。再加上厌恶国民政府的腐败,方川便与部分同学放弃飞行员的优裕待遇,申请辍学退伍,离开了国民党空军。

  再辍学加入解放军

  1946年8月,方川考入复旦大学,再寻报国之路。但重返校园的方川发现,内战的枪炮声早已打破复旦大学校园的安宁。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学联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他们发起的学生运动同社会上的工人运动、市民运动遥相呼应,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反腐败”风暴。方川积极投身其中,参加罢课、示威游行等活动。课余时间,他偷听新华社电讯,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国民政府禁书,还参加《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等节目排练。

  1949年,方川报名考入华东新闻学院。入学1个月后,由于驻防上海的部队战士里很多都是文盲,需要有人辅导学习文化知识,为此,上海驻军部队派人到华东新闻学院招人。华东新闻学院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报社记者或编辑,年纪较大,他们入学是来接受思想改造的。方川等年纪较小的大学生,就被选派到部队参加工作。于是,方川第三次辍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解放军第30军的一名新闻记者。1950年,解放军大力加强海军建设。根据上级命令,30军直属部队转隶华东海军。方川也随之调往华东海军,成为人民海军新闻记者。加入海军后,他工作积极,曾经代理两年宣传科长,所写新闻稿件多次在军委杂志和《人民前线》发表。

  苦尽甘来安享晚年

  在上世纪5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方川被错判去了苏北农场劳改。1976年12月,在张爱萍、迟浩田等军委首长的关心和帮助下,方川彻底平反。重获新生后,他决心为国家教育事业作贡献。1980年,安置回地方时,他主动要求到落后贫瘠的溧阳山区农村学校当老师。成为人民教师后,方川浑身充满活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除了教书育人,他还兼任学校的会计和保管员。由于他是单身,学校特地为他提供了宿舍。学校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房子漏雨,老鼠蚊虫较多。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自己动手修补校舍,又想方设法制作各类教具,并资助家庭贫穷的学生上学。因此,附近村民都愿意把自家的子女送到他任教的学校来读书。

  1984年,方川光荣离休。离休后,他仍旧忙忙碌碌,除去日常家务外,他还经常练武、参观、旅游,各种社会活动也是应接不暇。他撰写的回忆录在各地报纸杂志上刊登。尤其是《归侨劫后的心声》发表后,曾收到200多封读者来信。2000年,他与中央航校同学应邀到云南昆明参加中美二战空军老兵大联欢,与美国飞虎队队员一起瞻仰“驼峰飞行纪念碑”以及抗战遗址。2004年12月,他喜逢80大寿,溧阳市老年大学师生共同为他庆祝,祝福他健康长寿。2005年,他和校友们一同参加了复旦大学百年校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国300多家报刊杂志转载他的文章《一个归侨老兵的祖国情话》,轰动了整个溧阳城。

  2015年,恰逢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政府向他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望着金光闪闪的纪念章,老人喜极而泣,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我盼了一辈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他轻轻地抚摸着纪念章,无限感慨地说:“为了抗战,我弃家辍学,报考黄埔。回忆这一生,我没有白白度过,我无怨无悔。2015年12月16日,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我领到了抗战胜利纪念章,留下了人生最珍贵的记忆”。

  

  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机关人员赴家中慰问看望方川,左一为作者。

  2019年4月12日,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专程前往溧阳家中看望方老,为他拍摄黄埔抗战老兵视频资料。当他得知,自己加入黄埔、舍家报国的人生经历,将随视频资料一起被珍藏,启迪教育后人时,激动地说:“我感谢党和国家给予我崇高荣誉和优厚待遇,比起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受之有愧啊!”

  如今,方川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安享幸福晚年。他常对青年一代说:“我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报国到老。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要听从党的教导,发挥自己的余热,来报答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关心厚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