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寿╱林志炫 磨刀歌喉等到你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推文到facebook
字级:
【联合报╱王祖寿(乐评人、广播主持人)】
林志炫。本报数据照片最近夯到被电视新闻密集报导的歌手,是已晋「中古」之资的林志炫,大概跌破了歌坛很多眼镜吧?
林志炫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参赛,连连夺冠。台湾电视新闻每周有进度,更辅以专题,他现在水涨船高的行情,俨然是歌坛的台湾之光。
这么形容并无不敬,林志炫很有名,1991年与李骥合组「优客李林」就红了,但是后浪推前浪,中生代歌手面对娱乐文化的浅碟,随着后浪推挤也就泡沫化了。实力这件事在娱乐圈管不管用?林志炫凭高亢美声,很早就开始翻唱路线,1995年他单飞处女作「一个人的样子」就是翻唱专辑,2001年翻唱张学友一首非主打「离人」,曲型、声腔与古典意境都对了味,后来比赛节目常有人选唱「离人」。
中古歌手出片机会愈来愈少,林志炫也像黄小琥一样,等待转机。选秀风行之后,这些唱将型歌手纷坐上评审席,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虽然亮了相,但将军不用打仗,歌手不用唱歌,名为老师,实是煎熬,林志炫讲评经常忍不住就唱上几句示范起来。
这一波选秀风潮,从「超级女声」崛起已近10年,台湾中古创作歌手是最大受益人,他们的强项原本不在唱,只要能说善道便转任评审。观众看腻素人比赛,口味换到要看知名选手厮杀,具有歌唱实力的非创作型中古歌手,这才再度拥有一较身手的舞台。
但这山头绝不是单凭一副喇叭嗓就能攻下的,林志炫厉害在不仅用歌喉,也用脑唱歌,他选周杰伦的歌相当高招,藉周董在大陆声势很容易吸睛,但周的歌曲,律动一向很难掌握,「烟花易冷」是少有的小调中国风,仅以五个音谱写,林志炫套入美声诠释法,十分讨好。
其实,这临时抱佛脚也是不成的。2008年林志炫就翻唱了王力宏「落叶归根」,一样选天王的歌,一样用美声烘托中西交会手法,林志炫早就在练兵了。而这次一战成名的「没离开过」(席琳狄翁「I Surrender」),也出自他5年前的翻唱专辑。
十年寒窗无人问,既需实力,更需耐力,当骨牌一夜之间翻到自己拿手的强项时,马上就得端出台面,歌坛中人此刻且莫羡慕林志炫,只问你准备好了吗?
全文网址: 王祖寿╱林志炫 磨刀歌喉等到你 | 新闻专题 | udn 联合追星网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1316#ixzz2Nwst5GJA
Power By udn.com
刘思铭╱资深音乐人的勇气──评「我是歌手」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推文到facebook
字级:
【联合报╱刘思铭(TVBS节目部总监、丰采制作副总经理)】
辛晓琪参加「我是歌手」。(图╱摘自新浪网)「你们要不要尝试做一文件真正的音乐性节目呀?」这是被人戏称为「过气音乐人」的我跨入电视圈之后,最常被问到的问题。除了大型live转播、报榜、MV、娱乐新闻、歌手深度专题甚至综合谈话性八卦混搭,还有什么花招能为日趋衰微的音乐产业注入一点强心针呢?取而代之的是选秀节目全球崛起。
以数月前在大陆创造收视奇迹的「中国好声音」为例,纵然主因在于成功引进「The voice of Holland」的节目模式,但如果没有一个这么庞大的人口分母和社会竞争作为支持,又怎么能选出那么多精采的声音和气场沉稳的新人。
如果这个型态转换成专业艺人演绎参赛,那该有多精采!但哪位成名艺人愿意在台上和另一群艺人竞赛,与素人一样接受公评。太多电视人在会议桌上想过,但连提都没敢提出来。
2011年3月初,韩国MBC电视台真就这么干了!重手推出「我是歌手」,把七位知名歌手放在一起竞赛淘汰,首集的收视率冲到8.9%,甚至韩国总统李明博都破例发表评论表示「数年来首档让总统也疯狂的节目」。节目背后的整合力量,却是非同小觑。
2013年湖南卫视从韩国购买了该节目的FORMAT并推出了陆版的「我是歌手」,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要做为首个将「七位中港台的艺人组合上台、大家不争排名不争队形、甘愿同场竞唱、然后残酷投票淘汰」的新节目,在筹备阶段必须要打通多少隔阂和环节,即便会受到素人的对待和可能的屈辱,但这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发展有正面意义的长期演出?这背后所象征的产业整合实力,至少必须要集结「一个有绝对影响力的平台、一个能打通产业上下游的商业模式和一个足以和撼动人心的故事」才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这样一个「知易行难」的节目一旦成功,直接影响的就是流行音乐产业的全龄化,中生代艺人的市场复苏,一个新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区隔俨然成形,这几乎和之前韩剧「绅士的品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产业的温柔大叔控、美声阿姨控氛围成形,这种全产品线的娱乐市场布局,简直可以视为近期韩流的重点战略。
反观国内的电视环境,越来越多以采购取代内容自制,长期以来早已形成播出平台、内容制造和艺人资源间的彼此断炼,在亚洲的娱乐版图上,台湾有多久没有出现一个崭新的新星?这绝非本土人才的稀缺,而是沉重的产业问题。
要逆风而起会有多困难?当我看着「我是歌手」里那几位熟悉的歌手面孔,平均出道达十年,灿烂过也低迷过,当他们拿着麦克风面对着群众,大声唱出他的音乐故事,然后勇敢面对失败淘汰时,那一时刻,至少让我相信纵然节目里有再多预设的桥段和后制技巧,但歌者们面对音乐和生涯的勇气,却是最真实而震撼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