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海峡时评

蔡英文的现在、过去、未来

日期:2014-04-23 09:2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台湾《旺报》23日发表评论文章说,蔡英文的现在,是模糊的、是暧昧的,是惯常闪躲关键问题,是不愿给出具体答案的。2012年“总统大选”时,蔡英文提出“台湾共识”,想要取代、区隔“九二共识”,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台湾共识”过于空洞,没有真正的内涵,所以当然争取不到支持。

  我们观察到蔡英文很喜欢使用“共识”一词,常常宣称要“凝聚共识”。这次蔡英文宣布参选民进党主席,提出“重建民进党与社会的信任契约”作为政见,短短600多字的内容,竟然就提到3次“共识”。

  蔡英文首先说“面对国民党一意孤行的危机,民进党不能只有对抗的角色,更应该强化社会沟通,凝聚多数共识和力量,重新建立党与社会间的信任契约”;其次,“经过群众路线到议会路线,民进党未来更要与公民团体建立共识、互信,以及共同的行动目标,积极走向公民路线”,在要与公民团体建立共识当中,蔡英文提出“总体经济战略的选择”、“符合台湾战略利益的两岸政策”等。蔡英文说的第三个共识则是“我们重视两岸交流,也重视民主价值,我们坚持‘民主程序、公平正义、社会沟通、法制监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积极面对两岸交流,也将采取行动,与社会凝聚出最有利的共识”。

  所谓的共识,可说是“普遍同意”、“达成普遍同意的过程”,然而,所谓的“同意”,毕竟要有“意见”提出,也才会有寻求“同意”的过程,并且获致“共识”的结果。没有个人主张与意见的提出,光谈“寻求共识”可以说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有“共识”产生。“凝聚社会共识”可以是个政治上投机取巧的话术,却绝对无法成为负责任政治领袖在重大问题上的主张,其理至明。

  包括蔡英文在内,多数民进党人至今不能接受国民党主张的、更是作为两岸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然而,“九二共识”一方面是两岸复谈的基础,另一方面更历经多次“大选”民意的洗礼,其实才是到目前为止真正的“台湾共识”,如果蔡英文和民进党要寻求新共识的建立,那就要提出新的主张,和社会沟通,并且经过选举的检验。

  有学者概括蔡英文“台湾共识”的核心价值是“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称是中华民国,主权及于台、澎、金、马,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互不隶属的政权关系”,并称这是台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然而,这不过是两岸分治事实现状的“一种”描述方式,在这样的“事实”与“描述”之外,更重要的是两岸如何互动、未来在经济、社会、文化以至于政治上的关系如何发展,有怎样的蓝图,怎样的路径。舍此不谈,空谈“共识”、“价值”,均是枉然。

  蔡英文这次参选政见,比起以往的类似文件可能稍稍明确一点,她承认“我们重视两岸交流”,她表示“我们坚持‘民主程序、公平正义、社会沟通、法制监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积极面对两岸交流”。走了无数哩路,作为民进党政治领袖的蔡英文算是明确表示她要“积极面对两岸交流”了,虽然这是正面的、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说,这样的论点实在落后社会、落后两岸形势太远了,一句“积极面对两岸交流”,一句“采取行动,与社会凝聚出最有利的共识”,实在不足以因应形势发展,也处理不了两岸复杂的局势。

  作为民进党政治领袖的蔡英文还在左顾右瞻,但我们仍未忘记作为台当局官员、大陆事务主管官员的蔡英文,也就是蔡英文的过去。最近国民党“立委”陈学圣透露,他曾与蔡合作翻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他认为“蔡英文知道两岸不可能回避交流,知道当家的困难,也知道当家有所弹性的地方”,陈学圣举了不少例子想要说明:“蔡英文不是全然盲目反中,当然也知道不可能回避服贸、货贸。”

  我们也没有忘记,蔡英文曾经表示“一个中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台湾没有空间与可能性去逃避一个中国的问题。当年蔡英文曾指出,“虽然台湾是一个开放性的多元文化,但中国文化仍是核心”。“‘一个中国’可能是未来5年、10年甚至更久,两岸共同存共荣的一个体系,我们必须与中国大陆建立一个有意义的政治关系。”

  说这些话时“过去的蔡英文”,是认真、务实面对台湾所处客观环境,以及台湾的历史与未来的。我们期盼也是“未来的蔡英文”所具备的特质与信念。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