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海峡时评

台媒:柯文哲中间路线 市民买账吗

日期:2014-07-23 10: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台湾《中国时报》23日发表社论说:随着柯文哲的民调支持度领先,这位昔日关心政治的医生,开始被注意并讨论。当然,现在谈是否适任可能还太早,然而,今年台北市长博弈,柯文哲的非典型性格,也让今年年底台北市的选情,既难以预测,甚至很难让人捉摸。

  柯文哲的非典型特色,除了没有任何党政与选举资历外,还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他代表泛绿阵营出征,本身的基本盘就是民进党的支持者,但他确定不会披民进党的战袍;第二,他曾经自居为深绿的支持者,但参选后却一直尝试淡化泛绿色彩;第三,淡化泛绿色彩的另一面,他摆明要争取泛蓝的选民支持,延揽新党背景的姚立明出任竞选总干事即是显例,姚立明已表态要帮忙争取红党施明德的支持,甚至亲民党的宋楚瑜是否会表态挺柯P,已成为了话题。

  纯就选战策略的操作分析,柯文哲采取这种模式并没有错,甚至可说是一种高明的策略。简单的说,是一种企图竞逐中间位置的路线,目标是争取所有的中间选民支持,这种战略很像当年陈水扁“快乐、希望、陈水扁”的操作模式,政见议题只锁定市政建设,绝不碰意识形态争议,甚至以此来指责对手。柯文哲强调要回归到老百姓最关心的食、衣、住、行,育、乐这类基本的生活需要。这种语言风格,摆明了他就是要以“超越蓝绿”打这场选战!

  这种选战策略的选择是建立在如下的假定:即台北市的选民结构中,确实在蓝绿基本盘之外,存在着一群为数不少的中间选民层,这群选民完全不考虑政党与理念的差异与背景,纯粹以候选人的形象或政见进行投票,他们的投票取向可以是浮动的,这次选举可以支持甲党的候选人,下次则可转而投给乙党的候选人,最重要的是,这群选民所占的比重,可以完全左右选举的结果。

  不讳言,这种必须站稳中间的选战策略假定,在台北选区确实流行,近几届的台北市长选战,最终当选的几任市长从陈水扁、马英九到郝龙斌,无一例外都是打中间路线,刻意淡化自身的政党色彩。甚至被他们击败的对手,代表民进党出征的如李应元、谢长廷、苏贞昌等,不论原先在意识形态立场上如何的旗帜鲜明,一旦获得提名,无不立即淡化政党色彩,改采中间路线。

  以苏贞昌为例,当时他的竞选广告短片,不碰任何政治议题,全部都是软调诉求,影像中所有的主角皆以女性、小孩为主体,他本人的形象几近消失。即便这般操作“中间”,最终依旧没有赢得选战。

  这个结果或许说明一个事实,台北多数选民就算不欢迎意识形态诉求的候选人,也不表示他们仅靠“短线”的中间诉求,就可以被轻易动员。台北的选民并非不认识柯文哲,在台湾的舆论氛围中,柯文哲一直是个高知名度的公众人物,这一点跟连胜文一样,他的立场、形象乃至意识形态背景,其实早有“定论”,不可能因为他选择“中间路线”操作,就让他顷刻间位移到中间!

  或许,这是我们认为,柯文哲毋需对姚立明的加盟,怀抱过高期望的原因!没错,姚立明是正统新党出身,但这绝不等于他的加盟,会同步带来新党的票源,以姚过去大半年批马火力的浓烈,加之其在谈话节目中,对包括公投、核四、洪仲丘案、服贸案等特定议题的立场表态,很难想象他可以席卷多少蓝营选票,这就跟沈富雄的参选,切割不了多少绿营的选票是一样的道理。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