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海峡时评

金钟奖无冷可爆 电视剧人才青黄不接

日期:2014-10-27 13:5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个周渝民 救不了金钟奖

  《深圳特区报》也发表相关评论说,本届金钟奖的入围名单,陌生极了,相信能认识的剧目与节目只能用“寥寥”来形容。作为台湾地区最大的电视节目大奖,台湾金钟奖曾见证了台湾电视剧的辉煌。如今,这种辉煌难觅踪影。

  寡淡的金钟奖几年来已被网友吐槽得渣都不剩了。红毯明星成网友吐槽的重灾区。举目望去,都是衣服压过人的阵仗,女星们热衷的争奇斗艳以诡异收场,这几年金钟奖力图推行的偶像拯救艺术的思路似乎已行不通,就红毯的七零八落来看,还得些演技派的老艺人来压场。

  如果说本次金钟奖还有亮点,则是多亏了组委会邀请了周渝民亮相。这届金钟奖基本上是被大s前任承办头条的节奏,周渝民称“蓝正龙是我偶像”这一句掩盖了当晚几乎所有的奖项。记者们都不愁起什么标题了,大s的前男友赞大s的前前男友,比起谁拿奖谁不拿奖,绝对够料。

  但说了这么多,都是花絮与花边,那么问题来了,金钟奖到底看什么?看电视剧,没几部耳熟能详;看明星,一个周渝民,救不了场。近半百的金钟奖已成老态龙钟之势,鸡肋的既视感无法阻挡。

  彼时有过多少辉煌,此时就有多少失落。如今,再打开电视,有几家卫视在播台剧与台湾综艺节目?台剧制作费低、环境差,市场日渐萎缩,戏剧题材受限,新制戏大量减少。金钟奖的式微,背后是台湾电视的整体衰弱。

  多年来,台湾电视人和电影人总树起所谓“本土”旗帜,但“本土”戏难有更大的市场,以本土为圈,画地为牢。是否也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呢?穷则变,变则通,但愿金钟奖还能重拾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