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不倦犹奋进 余辉如金耀晴空
——记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刘永庆
张渊
刘永庆,1927年生,云南人,黄埔十九期学生,现为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曾任重庆市人大代表和长寿县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副主席等职。
刘永庆学长常说:“‘少而好学者,如旭日之光;壮而好学者,如皓月之皎;老而好学者,如炳烛之明。’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学习永远没有过时的问题。”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言传身教的例子,作为一个耄耋老人本应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但他却以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继续着他的老年生活。尽管已是高龄,却认真地学习电脑上网,每天通过网络更快更广泛的了解新变化、获取新知识,使自己的眼界更广、思想观念更新。
刘永庆学长工作经验丰富、政治敏锐,每每有重大事件发生,他都有明辨事非的观察和自己精辟独到的见解。在八九政治风波时,他立场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在与“法轮功”进行斗争时,他动员黄埔会员做工作,使得长寿县黄埔会员的远亲近戚中没有一个人参与“法轮功”的非法活动。在他当选为重庆市黄埔同学会会长之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为同学会、为同学的服务中去。由于家离市同学会较远,每次到市会指导工作都需经几小时的行车。但为了做好市同学会的工作,常常挺着身板起早贪黑地来往于市区与长寿县之间。2005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刘永庆学长的指导组织下隆重举行。他指导组织纪念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活动,召开纪念会,组织写学术论文和媒体报道、电视采访三十余篇。为结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央电视台《赵一曼》摄制组来渝摄制,刘永庆学长指导市会工作人员协助其踏勘景点、寻找故旧,组织十余位黄埔同学到会接受专访。《赵一曼》在央视10频道连续播出,片尾“鸣谢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字样表达了摄制组的感激之情。
在“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刘永庆学长带领市同学会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每当有海内外的黄埔同学来访,刘永庆学长都带领市会人员热情接待。来访者若是想考察投资,刘永庆学长就积极地联系各个相关单位,为他们的考察提供方便和资料;若是想游览访故,就热心地为他们洗尘指路。2005年,台湾黄埔同学罗锡宏学长携子来渝考察重庆房地产投资环境。刘永庆学长和市会人员一道热情接待了罗锡宏父子,并迅速地通过市委统战部与相关单位联系,联络到专人为罗锡宏学长的投资考察进行详解,不仅如此,刘永庆学长还具体联系到极具房地产发展潜力的重庆市巴南区、长寿区等,亲自陪同罗锡宏学长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又抓住即将举行的第10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的难得机遇,由市同学会代为发出邀请,使罗锡宏学长的投资意愿得到实质性的回应。
为了让台湾同胞对大陆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刘永庆学长积极组织、支持本会同学走出去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各项主张。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2005年11月赴台参加黄埔十七期同学联谊活动的徐本固学长,带去了市同学会赠送的礼品和问候。通过这些活动既密切了黄埔同学的关系,也缩短了两岸因长期隔离而造成的心理距离,让台湾及海外同学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后内地政通人和的政治环境和实现小康后大陆人民丰衣足食的精神面貌。2006年6月,李宗岱同学应邀赴日,见到了过去的老战友和亲属,当海外的战友看见当年曾身负重伤的独目英雄神采依然时说:“你的精神面貌就是大陆升平景象的写照呀”。
刘永庆学长担任市同学会会长之后,最为关心的还是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在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的过程中,他指出应把“切实帮助同学,解决部分黄埔同学的生活困难问题”摆在首位。他积极向市委统战部反映部分同学生活特困情况,得到市财政的大力支持,拨付专款对全市长期生病、生活特困的100余位同学进行慰问,并且金额逐年递增。巴南区同学赵以榘来会反映他本人应为起义人员并享受其待遇,刘永庆学长十分重视,及时向市委统战部汇报。统战部派员与同学会机关领导一道前往巴南区调查落实情况后,赵以榘同学已落实为起义人员,并补发了起义证书。
刘永庆学长虽已年过八十,却仍壮心不已,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为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和振兴中华尽到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