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人物春秋

抗日战争中的黄维(下)

日期:2010-09-01 09:46: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王楚英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王楚英

 

  武汉会战  再建殊勋

  黄维是一位勤奋学习、善于钻研、心怀全局、很有远见的青年将领。他于6月13日安庆、桐城失守时,建议罗卓英将部队向马当、湖口靠拢,以备急需。果然,军委会于14日建立由陈诚任长官的九战区后,20日便将原来归江防总司令刘兴管辖的湖口、马当两个要塞区,全部划归罗卓英指挥。罗即偕黄维、刘多荃赶到马当、彭泽、湖口视察两天并做出部署。

  24日,敌军千余,在其舰炮支援下,在茅林洲登陆,守军三一三团长重伤,香口、香山失守。黄维在行进中得报,即令刚到官港的六十师一八○旅旅长梁仲江,火速赴援,歼灭日军,收复失地。该部经过激战于25日凌晨攻克黄山,因敌获新援,我攻香山未克。武汉会战的序幕揭开。

  26日,敌数千猛攻马当,守军炮毁人亡,马当遂陷。陈诚悬赏5万元,鼓励夺回马当。因黄维尚在途中,罗卓英只得令刘多荃指挥陈沛的六十师、王铁汉的一○五师反攻香山、香口,激战至午,歼敌藤井少佐一下300余人,收复香山。敌退据香口与我一八○旅对峙。

  29日敌陷彭泽,其大部在中夹口登陆后,对我七十七师和在龙潭山的二十六师七十六旅猛攻,王东原连电求援。黄维闻讯,来不及向罗卓英请示,果断决定:立令在倾盆大雨中赶到石门街的叶佩高率十一师主力前往收复彭泽;令十六师于一八○旅前来接防后,全师赶赴流斯桥,救援七十七师和七十六旅。事后罗卓英对此评价说:“黄维胸怀全局,先得我心。可嘉!”

  7月2日凌晨,叶佩高照黄维的指示,正展开对彭泽的反攻,忽传七十七师和十六师在西线遭敌猛攻,情况危急。他即亲自率十一师主力西移,一战克复棠山,进击中夹口,七十七、十六两师方转危为安。黄维亲至叶佩高指挥所,惊悉敌一一一旅团已袭占龙潭山、梅兰口,直逼湖口;而七十七师伤亡过重、亟需整补。黄维见战况剧变,果敢决定:先夺龙潭山,阻敌西犯湖口。当电报罗卓英,请其令十六、四十九军全力阻击彭、马之敌;即将七十七师后调整补。陈诚、罗卓英立即复电同意。黄维亲率十一、十六师于4日拂晓一举攻克龙潭山、梅兰口,还击退由湖口城南三里店登陆之敌,接应被困在城内的我军近万人安全撤出,湖口遂陷。随后,十八军曾对湖口展开反攻,虽予敌重创,但因冈村宁次率兵来援,陈诚便令黄维停攻,全军移至南昌待命。

  在仙女池、茨花山一带接防的王陵基三十集团军,从8月26日起遭到敌九师团在飞机、坦克、大炮支援下的猛攻,被迫一退再退,最后竟退到了吴奇伟集团军的西侧,导致吴集团军的侧背受到严重威胁。陈诚即令黄维率十八军兼程赴援。黄维了解到全盘敌我态势后,发现敌后方北极峰、新圹埠甚空虚,即以擅长迂回包围、钻隙奇袭的十一师攻取北极峰、新圹埠,断敌后方交通;以六十师攻岷山脚下、小阳铺,解除了敌对吴奇伟集团军和七十四军的威胁。从9月3日至8日,十八军一举夺回被三十集团军丢弃的阵地,创造“三战三捷”的佳绩。还切断敌后方交通要地新圹埠,使敌十八旅团长井出宣时少将指挥的三个联队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负创向瑞昌西部转移,另以新编成的第二十七师团沿瑞(昌)武(宁)路南犯。黄维便受命指挥十八军及配属该军的各师,担任瑞武路阻击敌的重任。敌二十七师团是由挑起“七七事变”的祸首、原日本驻屯旅团扩编而成,辖15个步兵营、9个炮兵营和装甲、战车各一队,共35000余人。而黄维只有六、七个师归其指挥,不过20000多人,与敌对比显居劣势。黄维便采用奇袭、埋伏、侧击诸战术,逐次消耗敌军,诱其兵力分散,进入覆盆山我“袋阵”内,予以分割包围歼灭之。先后在大岭上、范家铺、冯家铺、横港和覆盆山、麒麟峰等处与敌血战,毙伤敌官兵6500余人之多,摧毁了敌要前去解救其一○六师团之企图,为我薛岳兵团围歼敌一○六师团,取得“万家岭大捷”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功不可没。

  10月4日,敌二十七师团由覆盆山、麒麟峰突围而逃,负创西窜,瑞武路之战遂胜利结束。黄维则率十八军赶赴湘北,在汨罗江阻击日军。武汉会战至此结束。

  向蒋建言  受蒋重用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在湖南衡山南岳召开,师长以上将领200余人与会。会议检讨了“七七”抗战以来的得失,确定整建军队、全民持久抗战的方针,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捩点。蒋介石在会议开幕时致词,此后又分别讲话四次。他将前17个月的抗战称为第一期,今后则为第二期即:“转守为攻,反攻为胜”时期。并对在第一期抗战中有功将领予以表彰,着重讲到黄维。同时对那些作战不力的人严加训斥,个别人将予以议处。当晚他在行辕召见黄维,听取了黄维“关于淞沪、武汉会战的经验教训总结及对整建军队、改进军官教育与部队训练的建议”,黄向蒋面陈《建议书》,受到重视和采纳。此时,蒋介石已有意赋予黄维主持全国军官教育和军队训练的重任,但陈诚仍要黄维去带兵打仗。南岳会议一结束,黄维仍回任十八军军长。但他的《建议书》却深印在蒋介石的脑海中。

  1939年初,蒋发现设在南宁的军校六分校亟需整顿,立即派黄维前去接替俞星槎任六分校主任,将该校迁到桂林李家村。黄维正着手进行整顿、改革教育时,忽奉命同黄杰对调,到成都中央军校本校任教育处长。未几,戍守滇越边陲的五十四军军长陈烈病故,蒋介石马上决定调黄维前去接任,便急电召其到渝晋见。

  10月18日,英国重新开放滇缅路,蒋介石在欢欣之中于当日召见黄维,面告派其赴滇任五十四军军长。并说,日军可能冒险南侵,国军会进出东南亚与盟军并肩作战,嘱其预作准备。黄维当请调中央训练团留日学生大队长叶佩高随他赴滇任五十四军参谋长,蒋即予批准。中午蒋留黄维同他和宋美龄一道用膳。黄维随即赶到陈诚、罗卓英处,告之受召见的情况。陈、罗二人对黄维都很关心,分别提出了很中肯、很重要的嘱咐。

  经周至柔特意安排,黄维、叶佩高一行即于20日飞抵昆明,于24日到达文山五十四军军部。黄维大致了解军内情况后,即电召陈简中、陶达纲来军部,主办军干部训练班;留叶佩高在军部坐镇;并准备把军部移往文山县城南方的古木镇;同时组建由开远至文山和由碧色寨至文山的交通线,沿途设置驿站。黄维还责成参谋处长文锷上校组建东南亚研究室开展专项研究工作,他本人则亲率参谋和侍从副官及卫士、驭手数人,前往各部队作实地考察。从10月31日到12月下旬,历时两月,行程千里,走访了全军200多个连队中的绝大多数,同他们一道吃饭、出操和施工,对各部队的人员装备状况、训练程度、官兵及军民关系、纪律与士气等等,都深入地多方了解。在考察中,他就缜密筹谋整顿部队的方案,作出决定:“由师办干部教导队,轮训全师军士;由团集训狙击手、投掷手、爆破手、机枪射手、侦察员、炊事员和特务长;军设干训班轮训排以上干部。”

  黄维回到文山,即将军部移至古木。于1941年元旦在古木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并举行新年团拜和军干训班开学典礼。他在会上宣布:1.王育瑛任副军长,郑挺锋任一九八师师长,文小山任副师长兼河口戒严司令。2.陈简中任十四师副师长,主持军干训班工作。3.每个师留一个团,与另两个师各对调一个团,以兼备、融合三师之长而构成新的更富有战斗力的战略单位。4.将官兵主食每日24两,增加为每日26两。5.每师以两团守边构工,一团专事训练和生产,养猪种菜,所有收获全师分享。黄维不但专注部队的训练,而且特别重视官兵的生活和健康,经他采取上项措施后,全军官兵的健康体能迅速得到增强、训练和构工效果更佳,居驻滇部队前列。

  不久,罗卓英主持军委会桂林干训团,其性质、任务、组织形式与昆明干训团相同,他便向蒋介石报请派黄维作他的助手,蒋也有此意,遂派专人赴贵溪送达蒋介石手谕,敦请黄维到桂林视事。组训青年军时即以罗卓英任青年军总监,黄维副之,并派其到江西横峰组建东南干训分团和青年军两个师,嗣任三十一军军长。抗战胜利后,青年军复员,黄维调任新建立的“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仍然受到蒋介石的特别器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