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人物春秋

祖父卫立煌不是卧底

日期:2013-05-09 09:24:00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作者:刘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36 年,卫立煌夫人朱韵珩(左)在南京。

  身后有两位传奇女性

  1939年1月,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不久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战区总司令。这可以说是卫立煌为将以来最鼎盛的时期。他与八路军密切合作,在黄河北岸联合阻击日军,使日军整整4年未能跨越黄河天堑。

  1942年至1943年,卫立煌兼任黄埔军校成都校区教育委员会委员。为了培养抗战中坚力量,他将自己的儿子也送到该校学习锻炼。1943年11月,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指挥数十万远征军一举击溃滇西和中缅边境日军,打通滇缅公路,保住了抗日生命线。当时,黄埔一期的著名将军宋希濂、霍揆章、黄杰、陈明仁等都在卫立煌麾下。

  在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卫立煌被称为“常胜将军”,一生身经百战没有负伤,这在国民党军人中实属罕见。卫立煌在历史中留下了传奇的一笔,而同样充满传奇色彩的,还有他背后的两位夫人。有文章称,朱韵珩是宋美龄的“闺蜜”,也是成就卫立煌早期事业的“幕后推手”。

  卫智告诉记者,其实他的祖母朱韵珩早期在镇江崇实女子学校任校长。“祖母毕业于美国丹佛大学,192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我祖父在1927年北伐战争中击败了孙传芳部队后,正好率队驻扎在镇江,他在那里结识了祖母,他们同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这个时间,正好和蒋、宋的世纪婚礼紧挨着。朱韵珩与蒋夫人背景相似,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又都留学美国,两个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卫智回忆,“听父亲讲,祖母每次去见宋美龄,都可以不必通报直接登堂入室,她们之间还经常用英文书信往来,有时候见面都讲英文。1932年,宋美龄还特邀祖母带着孩子上庐山避暑,我父亲和姑姑都去了。抗日战争期间,祖母去洛阳与父亲团聚,都是宋美龄安排的飞机”。

  那以后的几年,卫立煌步步高升,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比较密切。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与八路军的频繁合作,卫立煌被视为亲共分子,和蒋介石开始有了隔阂。1939年,朱韵珩在一次小的妇科手术中休克,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37岁。“祖母去世,加上战事不断变化,祖父与蒋的关系也越来越糟。”

  朱韵珩病逝后,卫立煌考虑到两个孩子太小,一个6岁、一个7岁,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就无意再娶。但由于政治原因,蒋介石有意将孔祥熙夫妇的二女儿介绍给他,宋美龄也支持这桩婚姻。卫立煌极不情愿,于是谎称自己在美国已经有了意中人。为了双方的面子,他托人介绍,认识了韩权华女士。

  韩权华是天津的大家闺秀,在美国进修音乐。她在天津读中学时,和邓颖超是同学。谈起晚年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这位祖母,卫智坦言,祖母很威严,他们都有些怕她,“我们家中经常高朋满座,都是社会文化名流,祖母虽然不会做家务,但精通各种乐器,琵琶、古筝、钢琴都弹得极好。她一生颇为传奇,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当时的北大‘校花’,祖母个头很高,1米7多,亭亭玉立。她与在李大钊一案中被绞杀的张挹兰同班级,两人形影不离,宛如姐妹。当时北大经济系教授杨栋林对祖母一见钟情,曾热烈追求她”。卫智说,祖母的漂亮在当时远近闻名,他亲耳听到当年一位亲历者口述,“她甚至上课时都有老师和学生围观,把门都给堵了,最后不得不转学到女子师范大学,后来在师范大学也没法待”

  韩权华和卫立煌相识之初一直是书信往来,没有见过面。“这也打破了很多文章说祖父没有文化的传言。”卫智说,一直以来,他都不明白为什么外界对祖父有这样的评价,“祖父不仅字写得很好,我也看过他写的一些文章,很有思想。祖母文化素养很高,他能通过书信博取祖母的芳心,也是一个证明。”1945年6月,韩权华与卫立煌成婚,何应钦为主婚人,龙云将军为证婚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