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受礼遇
在程枫印象中,不论爷爷还是父亲,在家里都很少谈论政事,且为人低调,不图名利。程潜一生共有四位夫人,前三任夫人共育有10个儿女。长女博莲嫁给林伯渠之弟林祖烈为妻,次子程元(原名博乾)湖南解放时随父起义,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枫说,关于家里的很多事,她还是两年前,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才知道。《黎明前的暗战》开场便讲述了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发表关于国共和谈的声明,其中要点就是惩治战争罪犯,这让时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心中一沉,因为他虽有心弃暗投明,但对自己在共产党公布的战犯名单中,排在第二十六位感到十分担忧。湖南和平解放,首要工作就是策反程潜,程潜曾拥护国共合作,并释放过积极信号,是最有可能走和平道路的人选。而当时中共地下党面临严峻形势,程潜又在白崇禧的严密监控中,如何让他没有顾虑心甘情愿地起义?在这一过程中,以周里、余志宏为代表的湖南省工委地下党,本着敏锐的统战意识,做了大量工作。
1948年7月,程潜调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目睹国民党贪污腐败,败局已定,有心弃暗投明。他委托进步人士程星龄全权代表自己同中共地下党联系,表示愿意起义的决心。1949年3月,他在南京遇章士钊,章转告了毛泽东主席对他的期望,让他消除顾虑。他又将走和平道路的决心告诉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得到陈明仁的支持。5月16日,白崇禧败退长沙后,程潜的处境十分艰险。他亲笔签署《备忘录》,由中共湖南省工委转呈毛泽东主席,正式表明起义态度。7月11日,收到毛泽东主席赞同和平起义方针和部署的亲笔复信后,他秘密会见解放军和谈代表,就起义的一些重大问题进一步达成协议。8月4日,他和陈明仁领衔发出和平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广州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毛泽东、朱德总司令发来贺电:“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对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8月下旬,程潜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抵京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自到车站迎接,受到了极为隆重的礼遇。
让程家子女没有想到的是,观看《黎明前的暗战》后,才知道父亲程元那时已经是地下党,还参与策动了国民党314师程杰团与陈又平团起义。“剧中有一个情节,爷爷秘密地把爸爸叫到一边,操着湖南口音问:‘你哪一年参加的黄埔军校?’然后说‘这是对的’;又问父亲,‘你是不是共产党?’父亲回答是。爷爷说‘现在看来你也是对的’!”
对于《黎明前的暗战》中提到的这一情节,很多史学者提出疑义,认为有虚构成分。程枫认为,“我们得知爸爸1957年加入共产党,对于做地下党的经历,中央电视台在拍摄电视剧前,专门从湖南档案馆查阅了资料,我想那还是可信的。”
程元早年毕业于中国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1949年随父在长沙率部起义,任警卫团团长,起义后,一直在人民军队担任领导职务,曾任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最爱看孙辈演出
朱瑞镕说,程家一贯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她当初嫁给程元,第一看重的,就是他有文化。“从父亲(程潜)到我丈夫,他们的书法都写得相当漂亮”,程枫说,“连电视剧开始的第一幕,都是爷爷潜心练习书法的镜头,老人苍劲的笔力透着飘逸的神韵,让我不禁惊叹。”程潜对诗和书法颇有造诣,早年在国民党将领中就有“军中才子”、“儒将”的美誉,晚年更是笔耕不辍。他著有《养复园诗集》等书,曾被誉为一代钟吕之音。赵朴初先生曾经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
程枫曾去过爷爷在北京的家,那是“文化大革命”初期,程潜住在宽街二号,这里后来成为中央的秘密会址。程枫向记者描述了她在爷爷家生活的点滴:爷爷家门前有两座大石狮子,很宽的大门,穿过大门就是警卫连,一进去就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第一次走进爷爷家,我像是走进了红楼梦里的长廊,这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有东西厢房。爷爷的会客厅非常大,小时候我在那里玩,会客厅大大小小有7对沙发,整整围了一圈。爷爷的卧室在正房的右边,连在中间的是他的起居室(私人小客厅)。要到其他正房,必须穿过这间起居室。爷爷经常独自坐在那里的沙发上养神,有时也会摇着头“念经”。过去我一直以为他是在念经,现在想来那不是念经,而是在吟诗。一次,我经过他去小姑姑的房间,他用湖南话问:“这个妹子是哪一个呢?”那时候,爷爷的记忆力已经减退。奶奶就会回答,“这是你的二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