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将李默庵之女讲述父亲为何信任蒋介石

2013年10月16日, 李默庵之女李碧如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本刊记者傅聪 摄)
与周恩来的师生情
李碧如告诉记者,在父亲的军人生涯中,对他思想转变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便是周恩来。李默庵跟周恩来熟识,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曾调李默庵到政治部当干事。抗战初期,李默庵到达太原后,还特地拜访了当时在那里的周恩来,就战役的实施和抗战的前途交换了意见。
“父亲最难忘的是‘西安事变’后与周恩来的重逢。有一天下午,卫兵报告说有人要见他,李默庵问是谁,卫兵没来得及回答,就见两位男士走了进来。前面一位身着西装,神采奕奕。李默庵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周恩来,他只带了一位随从。李默庵不明白,他怎么能冒着危险,神不知鬼不觉地找到他的师部来呢?他将周恩来请到内室。一别10余年,李默庵想不到能在西安与周恩来相逢,又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政治斗争氛围中。想起当初是周恩来提名自己调入军校政治部工作,与他又是师生关系,李默庵赶紧上前解释,怎么敢劳周主任大驾光临看望学生,学生应该前去拜见尊师才是,是学生失礼了。周恩来笑着说:“我来不是一样吗?黄埔师生本一家,不必多礼嘛!”寒暄了几句,周恩来突然说:“我记得你有一句诗写得不错,‘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李默庵听后大惊失色,忙反问:“主任何知我有此诗句啊?”周恩来放声大笑起来。
“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是1933年在江西第四次反“围剿”红军作战时,李默庵有感而发的。周恩来告诉他,这句诗是当时作战期间,红军从电报中截获转呈他的。因为诗句写得形象生动,又表达了厌战的心情,他一下便记住了。于是,李默庵和周恩来谈起了江西“围剿”与反“围剿”的作战情况,还谈了一些黄埔师生的往来和去向,气氛很融洽、亲切。但大家都回避了刚刚发生的“西安事变”这一敏感话题。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周恩来站起来说:“我要走了。”李默庵要送他到门口,他摆摆手说:“不要送,这样方便。”李默庵理解他的用意,目送老师离开。李碧如说:“事后多年,父亲一直纳闷,在‘西安事变’那种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下,周恩来为什么会去找父亲,还登门看望?直到1990年父亲回国定居,听曾经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原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杨荫东讲,‘西安事变’解决后,中共中央曾有通知,要注意与国民党部队将领取得联系,这件事可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1948年春,程潜保荐李默庵出任湖南省主席,虽得到蒋介石同意,但李默庵考虑到蒋介石嫡系、李宗仁桂系、湘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力辞不就。蒋介石派他任长沙绥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同年秋,李默庵从南通移军常德,在长沙居住,利用掌握的军权,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事业,随程潜做了一些长沙起义的筹备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就争取李默庵与中共合作反蒋反桂,曾给有关方面发出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