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唐天际的传世家风 ,“对世人有害,兽亦不如也”
1952 年,荆江分洪总指挥部总指挥唐天际(左)在施工地区,了解广大军民生活。
父子两代,舍身为国
“人生在世,靠前人生长抚养起来成人,为创建美好世界,为人类谋幸福。如果你不继续和前人一样,而只是图享受,不但与世人无益,而且对世人有害,既非人也,兽亦不如也。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即创造美好的世界,为人类谋幸福的世界观,而为这个人生观而奋斗,牺牲也是高尚的。”唐天际生前曾留下这样的随笔,也成为唐家的家风。
唐双和告诉记者,她的母亲耿希贤和父亲共育有4个孩子。几个孩子学业优秀。他们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全部走上了从军之路。其中大哥唐双津表现最为突出。唐双和说:“哥哥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班长,是孩子王,大家都喜欢听他的,初中三年级时拿过作文竞赛一等奖,参加了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高中就读于北京四中,是班上的班长”。大姐唐双延也很优秀,高中时就入了党。唐双和回忆,“那时候我们的家庭学习气氛很浓,家里有两个例会,一个是每学期结束的总结会,一个是党员会。党员会大姐入党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我们不能参加。大姐还被允许接红色电话,这些都让我们特别羡慕,都觉得入党是件非常神圣而光荣的事情。”每次家庭会,唐天际夫妇都要求孩子们拿着本子记录,谈自己的优缺点,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熏陶下,兄弟姐妹从小立志“永不背叛革命前辈,永不背叛党的事业”,时刻告诫自已不能贪图安逸,要严格要求自己。
1975年冬,唐天际与夫人耿希贤在北京香山。
在四个兄弟姐妹中,唐天际最喜爱儿子唐双津,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会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1968年10月,唐双津离开学校参军入伍,到昆明军区陆军第十四军一个步兵连队当兵,1969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干后,被调到司令部军务处当参谋。“哥哥一直是父亲的骄傲,即便到了连队,也是刻苦读书,发表了很多的军事文章,连节假日都不休息,学习累了就背上水壶,攀山登峰锻炼身体,以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作战需要。在司令部机关工作5年,他走遍了全军45个连队。”唐双和说。
1975年,唐双津在云南执行任务时牺牲。唐双和回忆,“当时父亲已经70多岁了,哥哥牺牲的消息父亲是第一个知道的。他异常平静,但是我知道他心里肯定非常痛苦。父亲觉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别的孩子能死,那我的孩子牺牲也是正常的事情。后来我们赶往云南哥哥牺牲的地方,母亲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就说自己的孩子为国家执行任务不幸牺牲了,没有什么可说的,理所应当,和其他牺牲的战士一样安置就行。所以,哥哥的遗体与同牺牲的战友埋葬在一起,现在还存放在云南十四军的烈士陵园里。”当年,唐双津只有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