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宝岛烽火  > 正文

日本侵占台湾50年-台湾成为日本侵占的目标

日期:2015-04-20 16:02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间,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到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时,中国被迫8次赔款共19.53亿两白银。日本仅在甲午战争中就从中国得到2.3亿两。日本明治维新后的70多年间,对外发动和参加14场战争,其中10场战争是针对中国的,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一直是凶恶的入侵者。

  日本对中国台湾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16世纪末,在中国的东邻日本,有一个自称为“红太阳投胎”的狂人丰臣秀吉,自誉能让万物生、万物死。1593年,他派出使者原田嘉右卫门到台湾,强令“高山国王”纳贡,理所当然被拒绝。

  第一次碰壁,日本人没有停止对中国台湾的侵略野心。1604年,日本人山田长正领兵侵占台南多罗满和北部鸡笼(基隆),开采金矿,强占土地;1616年,日本长崎代理长官村山等安组织13艘船组成“村山舰队”,于年底向台湾发动进攻。由于当时的日本,实力小野心大,还未具备大规模对外侵略的实力。

  1868年9月8日,日本明治天皇终于打败操纵政权260年的德川幕府,归政天皇成功。这位年轻的天皇同样有着疯狂的扩张野心,首要目标是朝鲜、琉球和台湾。这一企图很快变成政策,对外推行。

  1875年6月,日本强迫早在明朝时期就与中国建立起“藩属关系”、向中国按时朝贡的琉球归入日籍。

  1870年秋和次年9月,日本派人先后在天津与和北京,与清朝签订中日间的第一个条约--18条的《修好条规》和33条的《通商章程》,商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彼处友好相处,准许两国商民和兵船往来于通商口岸,这一条约只是日本敲开中国国门的借口,很快被日本所撕毁。

  1871年12月,琉球国渔船在台南北瑶湾触礁沉没后,船员上岸后图谋不轨,被打死54人,史称“牡丹社事件”。日本以琉球人为日本国民,扬言要出兵讨伐台湾。

  1874年4月,日本政府成立“台湾事务局”,任命参议大重信为台湾番地事务局长,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率兵3600人向台湾进攻。在一国政府内设立主管外国领土的“事务局”,反映了日本的侵华既定方针,也反映了军国主义的狂妄野心。西乡在南部琅峤登陆后,5月8日和6月2日两次大败,被打死打伤20余人。

  日本侵略台湾的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侦到台湾后,调动装备有洋枪洋炮的淮军5000人驻扎凤山,调集军舰集结澎湖。7月13日轮船招商局和福州船政局的6艘轮船,又运输一批援军到达台湾。当然他的目的,是用炫耀武力的办法吓退日军。日本当局深知几千兵力不可能占领台湾,一时难以取胜,只有改变手法。

  在侵略中国的其他列强配合下,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8月13日至10月31日,日本代表大久保利通和恭亲王奕忻签订《北京专条》(或称《台湾事件专约》)。在西方列强的配合下,侵略者日本反而成了受害国,反侵略的中国成了被告,强迫中国政府以“抚恤”和“修道建房费”为名,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北京专条》的签订,使得日本的侵华野心进一步膨胀,甲午战争不可避免,只是在选择发动战争的时机了。

  在中国的东北边境,是友邻朝鲜。长期以来,朝鲜一直是中国的保护国,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朝鲜安全的需要。对朝鲜的威胁主要来自日本,它已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因此中日之间围绕朝鲜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日本也计划存心利用朝鲜问题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利用朝鲜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1894年3月29日,朝鲜全罗道东学党起义爆发。这一事件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索。6月3日,就在中国清政府犹豫不决之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乐、外务次官林董与陆军中将川上等军国主义分子一起,策划了向朝鲜派遣混成旅团的阴谋,趁机一举占领朝鲜。

  此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根本没有解决朝鲜问题的愿望,它只是想趁机发动战争,先朝后华,实现扩张计划。7月25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日本侵略者在辽东半岛、黄海海域进攻得手后,又在1895年1月20日,开始实施“山东半岛作战计划”。陆军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支援下,在威海侧后的荣成角登陆,从海上进攻威海卫也同时展开。由于清军步兵作战不力,援军不到;海上实力相差太大,北洋水师内部军心不稳。死守刘公岛、日岛炮台的海军名将“定远号”管带刘步蟾、水师提督丁汝昌先后服毒自尽,以身殉国。

  和辽东、黄海地区一样,清军无力阻挡日军的进攻。2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耀武扬威驶入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落后挨打,贫穷受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从末有过的苦难。

  当天在军港出现了悲壮的一幕。这一天下午,载运着丁汝昌、刘步蟾灵柩的“康济号”,驶离刘公岛码头时,对这两位抵抗到底的中国海军名将,作为战胜者的日本舰队司令官伊东惇亨也不得不佩服,下令联合舰队下半旗、鸣炮,向远去的灵船致哀、送行。在日本挑起的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彻底失败。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