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纪念文章  > 正文

我对侵华日寇的认识------朱惠秋

日期:2010-10-08 13:47 来源:黄埔同学会网 作者:朱惠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朱惠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业、壮举和奇迹。他是中华儿女反抗侵略者的历史见证,是千千万万可歌可泣的炎黄子孙以惊心动魄的牺牲精神换来的伟大胜利,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教训。

我是94岁的黄埔老兵,即是抗日战争的参与者,又是身负重伤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既有抗战胜利的喜悦与自豪,又有以史为鉴,与日本左冀势力图谋恢复帝国主义而担忧。就目前来看,全国13亿人口中经过抗战的老人大概不超过百分之十,而亲身与日寇交过手的则为数更少,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将是寥若晨星了。教育青年一代,牢记历史,毋忘国耻,我们旁无则怠。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日双方签订了7个不平等条约,其中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中国始终是受屈辱的一方,尤其是二三十年代,日寇侵我之暴行更甚。“九·一八”侵占我东北三省,继而平津,乃至华北,加之何梅协定、塘沽协定迫使我割地赔款,最终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向我全面进攻。八年来经历了淞沪抗战,以及武汉、长沙、衡阳、隋泰、浙赣、湘桂、黔桂等等数十次会战,日寇每犯一地施行杀光、烧光、抢光,狂轰滥炸,铁蹄横行,霸盗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极尽野蛮,践踏掠夺我财力、资源高达4000多亿美元,杀伤我军民3500多万,亡国之痛令人刻骨铭心。

正是由于这种惨无人道的国耻家仇,促使我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在八年的浴血抗战中发生了许多悲壮、振奋人心、可歌可泣的雄伟场面:坚持4个月的淞沪抗战,双方投入100多万兵力,最终歼灭敌人4万余人,打破了日寇“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台儿庄大战日寇投入8万兵力,战斗之激烈真是空前,最终摧毁了日本的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歼敌2万余人。1939年的昆仑关大战歼灭敌人第5师团和第12旅的全部并俘获百余人。尤其是震惊中外的八百壮士谢晋元团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和集体牺牲的宝山姚之青营,以及五勇士跳崖、八女投江,其悲壮之情景十分感人,更有手无寸铁的上海机王阿毛,满载日寇冲入黄浦江中,放牛娃王二小引诱日军进入八路军伏击圈这些英雄事迹。

再就我亲身经历来说: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西南游干班,办了一年教育,随军改编成军委会突击总队,李默庵任总司令,训练一年后开赴浙江前线。我部主动与日寇多次交战,尤以奇袭东阳大获全胜。战前我冒着危险到敌后侦察,战斗中我指挥炮兵,摧垮敌军障碍和工事,为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一次敌人一个师抢粮,被我部包围,敌人看到态势不利,留下一个加强连掩护急速撤退,我营将该连全部歼灭,在战斗中我身负重伤。

1945年8月15日,日寇不得不无条件投降,这是必然的规律,一个38万平方公里的小小海岛日本,要想吞掉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这真是蚂蚁吞象,蚍蜉撼树,自取灭亡。

   (作者:新疆黄埔军校同学会。93岁,16期)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