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纪念文章  > 正文

台儿庄大捷------邓遵宇

日期:2010-10-08 15:13 来源:黄埔同学会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笔者从事文史资料工作多年,接触了一些正面战场中国人民抗击日军的史料。现以整理的《台儿庄大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并告慰参与台儿庄会战的将士们。

1937年的抗战悲壮而凄凉,日本人的迅猛攻势使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乘胜追击的日军兵锋直指蚌埠,企图与华北的日军会师徐州。

徐州,位于黄河、淮河之间,地处津浦与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扼苏、鲁、皖、豫4省之要冲,是中条和武汉的屏障,有向四面用兵力的交通条件,是南京失守后,中国军队在战略上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武汉的屏障及前进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布置武汉会战,只有选择徐州作为会战地点,以拖延日军前进速度。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备位置十分重要。

台儿庄会战是徐州会战的重要阶段,1938年3月,日军以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5万余众为主力企图会师台儿庄,策应津浦路南段日军攻势,企图分进合击,直捣徐州。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蒋介石苦于精锐部队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受到重大伤亡,而二线兵力又尚未组织到位,只得要求第五战区李宗仁组织桂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部队,在津浦线布防,迎击敌军,以迟滞日军溯长江而上或沿陇海线西侵。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不负厚望,面对日军的合围,做出了分兵截击、诱敌深入、合力围歼的部署。徐州以北,以邓钧侯22集团军守卫滕县地区;张自忠59军驻滕县以南,为邓部之后备队;调海州之庞炳勋40军驻临沂,阻击坂垣师团。徐州以南地区,由韩德勤第24集团军在高邮、宝应一带阻挡扬州北犯之敌,掩护运河交通线;李品仙21集团军,廖磊11集团军,于学忠31军,防备淮河沿线敌人;汤恩伯20军团的两个军在归德、砀山、亳县地区布防,为第五战区后备队。

3月中旬,日军以七八万兵力在华北方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一路为坂垣第五师团。该师团在青岛登陆后,沿胶济路西进,至潍县转南,经高密、循诸城一线,进逼临沂;一路为矶谷第10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下台儿庄。日军的两个师团同中国军队在临沂、滕县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

临沂是鲁南军事重镇,是徐州东北的屏障和五战区右翼的重要据点,为津浦、陇海、胶济三大铁路线安危所系,更是日军西进会师台儿庄的必经之地,得失牵动全局,因此日军猛力进犯,势在必夺。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第3军团庞炳勋。庞炳勋是西北军一员宿将,虽非英姿飒爽,却也厚重沉着,老练精明,不乏北方军人的威仪。庞部虽号称一个军团,实际只有5个团的兵力,兵员不足万人,装备中正式步枪仅八千支,手枪九百余支。

日军3月23日占领莒县。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刘震东中将在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日军占领莒县后继续向东南方向推进,3月3日,迫进汤头镇。庞军与日军鏖战两日,终因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3月5日,不得不放弃汤头,临沂形势日趋危急。庞炳勋一面急电李宗仁求援,一面派遣小部队抄袭日军侧背,收复汤头正面阵地,日军受阻于汤头一线。一支日军“铁军”,竟受挫于一支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振奋了民心,也给这支“杂牌军”增添了光彩。

13日,人数和火力均占劣势的庞部渐渐不支,亟待援军,这时李宗仁竟然说服庞炳勋的宿仇张自忠全力救援。张自忠部第59军奉调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到增援。

张自忠是这次台儿庄大捷的主将之一,他爱兵如子,严中寓恩,深知治兵先治心的含义和恩威并重之妙。更难得的是他贯以身先士卒,严以律己,因而深得部众爱戴。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摒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59军各部队于13日下午开始行动,至14日凌晨占领石家庄高地至茶叶山一线,主力展开于东喜沂庄、孙家庄之线,做好了攻击准备。庞张两军在反攻中迅速占领了杨公庄。

15日,日军板垣师团从莒县增兵两千人,以飞机大炮为掩护,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我军阵地进攻。庞、张两军与敌激战竟日,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之多,战况极其惨烈,双方均尽全力。

同日,庞军亦取得进展,歼敌200余人,收战线推进至平墩湖、曹家丹、东西张官庄、前后河湾一线。经过两天的浴血鏖战,张、庞两军予敌以重创。从缴获的日军信件、日记中得知,两天来日军伤亡累累,搬运伤兵之人车络绎不绝。59军参谋长张真侠在15日的日记中写道:“昔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皇军之板垣师团,被我中华好男儿打得威风扫地,‘铁军’碰到了打铁汉。”

至18日,日军节节败退,残部被迫向河东岸溃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了蒙阴、莒县。张、庞两军共歼敌四千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张自忠在致何应钦的电报中说:截止17日,日军以载重汽车运回莒县尸体约一百余车。敌在汤头、葛沟屡次焚化尸体,来不及运回者、就地掩埋者达七八百具。

临沂之战,庞张两军合力作战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敌军第五、十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造成了台儿庄会战中,我军围歼孤军涉入台儿庄的矶谷师团的战机。更重要的是,临沂大捷是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屡战屡败的不利形势下取得的,因而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与临沂阻击战同时,川军王铭章部也在滕县上演了催人泪下的一幕。王铭章是邓钧侯22集团军部下,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时曾激动地表示:过去打了20年内战,对不起四川父老。今后在抗日战场上,要做到受命不辱,临危不惧,负伤不退,被俘不屈,以热血和生命,报效祖国。

3月14日拂晓,日军第十师团步骑兵数千人,配备大炮20余门,坦克20余辆在30多架飞机掩护下向滕县外围45军阵地黄山、界河等处展开进攻。45军官兵凭借既设工事和简陋的武器,同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双方激战一日,守军伤亡惨重,日军突破守军界河阵地。

16日,日军第十联队向滕县发起总攻,以山炮、飞机疯狂地轰炸、扫射,并投下燃烧弹,滕县城陷于一片火海硝烟之中。守军王铭章下达了命令:我们决心以死守滕县,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日军当日对滕县发起了三次冲锋攻坚战,展开了激战。17日,日军又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猛轰滕县,守军王铭章师长督战死守,指挥三千军警与敌肉搏,数百日军屡登城垣,屡被击退。激战中,王铭章利用间隙屡电军部,报告战况,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以报国家。

该师官兵英勇异常,前仆后继,有进无退。激战至5时,日军攻入西城,师长王铭章、参谋长赵渭滨、团长王麟阵亡,县长周同坠城殉职,城内300多名重伤员以手榴弹互炸殉城。日军入城后,中国守军余部五六百人仍与日军搏斗,且战且退。当晚,滕县被陷,守军牺牲两千余人。

滕县保卫战,22集团军以寡敌众,付出近万人的重大代价,延缓了日军的攻势,迟滞日军第十师团达100多小时,为汤恩伯、孙连仲等援军赶到参战争取了宝贵的三天时间。他们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整个战局的胜利。李宗仁致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该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为褒扬王铭章将军,国民政府明令追赠其为陆军上将。

3月20日,滕县失守。同日,日军先锋矶谷师团濑谷旅团攻占峄县,并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

为确保台儿庄,第五战区制订了相应的作战计划:以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三个师沿运河布防,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以汤恩伯第20军团的两个军(关麟征和王仲廉军)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待日军主力直扑台儿庄企图一举夺取徐州时,汤恩伯军团即南下,拊敌之背,协同孙连仲集团军将敌包围而歼灭之。

这次会战中央防线的正面据点是台儿庄,其左翼从肥城、大汶口、兖州至两下店、界河;右翼从临沂至向城,除台儿庄之外,重要据点还有枣庄、峰县、韩庄、兰陵、洪山等,战线全长约100公里。

3月23日,台儿庄会战开始。日军矶谷师团尚台枣支线进犯台儿庄,遭到孙连仲集团军第31师池峰城部与第27师黄樵朽部的猛烈反击,损失过半,残敌数百人退往台儿庄以北20余里的北洛固守,等待援军的到来。从24日至28日,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外围各村落与日军展开了坚韧的拉锯战。敌人每天发射炮弹少则一二千发,多则六七千发,甚至将有的村寨轰平。

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与31师在庄内展开拉锯战。该师在池峰城师长指挥下,顽强抵抗,个个斗志昂扬,杀敌报国。一面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一面选派数十名敢死队员,身穿日军服装,冒死冲入敌军阵地,与敌肉搏格斗,打退其多次进攻,自身消耗也很大,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战况紧急!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迫切要求我军做出相应政策。第五战区于27日命令汤恩伯第20集团军“即放弃峄县、枣庄之攻击计划,以一部监视当面之敌,主力向西南转进,先歼灭台儿庄之敌。”29日又命令关麟征部佯攻峄县,以牵制该敌南下,王仲廉部迅速向泥沟、北洛前进,并以一部向南洛协助第二集团军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

与此同时,在台儿庄阵地左翼,从3月24日至27日,孙桐萱第三集团军即分南北两路进攻。北路由汶上向兖州进发,攻大汶口,大汶口至兖州之间的路轨主部毁坏,给日军的增援造成了困难。南部曹福林部第55军由南阳镇起,东截津浦路,攻占了两下店、界河,毁坏了兖州至临城间山路轨,中断了日军左翼的增援路线。在台儿庄右翼阵地,日军板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一带发动猛烈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庞炳勋部和张自忠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沉重打击,这一战,阻止了板本旅团回台儿庄、枣庄前线增援,暂时减缓了台儿庄作战国军的压力。

台儿庄方面,4月1日夜,黄樵松第27师800余人突入东北角,袭击日军,敌人仓皇失措,被击毙甚众,中国军队占领了东北隅及东北以北几座碉楼。

2日晚,池峰城师250人组成奋勇队入庄西北角进行夜袭,日军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双方发生最惨酣之激烈巷战,白刃相拼,杀喊震天,弹雨硝烟。我手持大刀、腰挂手榴弹的英勇无畏的战士,怀着国仇家恨,对日军猛砍猛杀。面对横冲直撞的日军坦克,英勇的中国士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同现代化装备的日军搏斗着。“以我们的肉弹和鲜血,战胜日寇的铁弹和坦克!”这是当时台儿庄守军喊出的悲壮口号。这口号近似残酷,却是当时战争的真实写照。在中日两军武器装备强弱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是中华民族儿女面对强敌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乐章。

第27师将士的英勇搏击,使日军主力对我台儿庄东侧的强攻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由于我军损失过大,也不得不将战线缩短,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抗击强敌。

3日拂晓,日军先集中炮火向我阵地轰击,破坏我军的防御设施,接着以步骑兵两千余名、战车30余辆,全力向我阵地进攻。我守军强烈抵抗,战况异常激烈,到处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守军27师阵地被敌突破,台儿庄城内的日军,趁势向我各处守军阵地发动进攻。开始由于守军减员严重,又得不到补充,阵地逐渐缩小,后经过巷战炮火的考验,我守军官兵也逐渐打得顺手起来。台儿庄战斗将士总结出:“飞机不如大炮可怕,大炮不如机关枪,机关枪不如手榴弹,手榴弹不如我们的大刀。”

日军虽然凶顽,但苦战经日,已成强弩之末。特别是我20军团从东至西的进攻态势,给板本支队和濑谷支队以巨大的压力,分散了他们的兵力,从而减轻了我第二集团军的压力。

鉴于国军形势日趋有利,蒋介石决心抓住战机,打一个漂亮仗,促成胜利,以鼓舞民心和士气。为此,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赴徐州协助李宗仁督战。程抵徐州后,限令各部队于8日前将台儿庄之敌捕捉歼灭,首功者赏洋10万,违者予以惩罚。

5日,日军坂本支队对我咄咄逼近之师施行全力反击,作垂死挣扎,导致刚收复的地方又陷敌手,后经过激战,都已夺回。第52军关麟征部的攻势迅猛,战斗激烈,敌我伤亡均重,中国军队缴获亦多。

第20军团的猛烈进攻,给日军以强大压力,日军已不堪负重,加上第52军对日军侧背的包抄,使日军处于被我围歼的境地,进退两难,至此,凶顽的日军呈动摇退却之势。

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前线,亲自指挥各参战部队向日军发起全线反攻。汤恩伯军团执行外线包围,孙连仲集团军负责正面清扫。中国军队以重炮摧毁日军火药库,占领西北门、东门,10时左右,庄内残敌全部围清。

6日下午,濑谷少将已预感到被中国军队围歼的命运,为了保全残余兵力,因而不顾第10师团矶谷廉介的阻止,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随后,日军炸掉不易搬走的军用物资,毁炮燃车,焚尸杀马。6日夜晚,在一片喊杀声中,濑谷支队顾不上通知板本支队,首先脱离战场,沿台枣支路向北溃逃,狼狈之状大快人心。

7日,中国军队冲出台儿庄向北乘胜追击,歼灭了刘家湖、三里庄的日军,濑谷支队的残部向峄枣方向狼狈逃窜,遗尸遍野,被击毁的各种车辆、枪炮、马匹遍地皆是,一片败后狼籍。

至此,台儿庄之战,我军获得全胜之局。

台儿庄会战前后近一个月,中国守军依靠步枪、手榴弹、机关枪和少量重武器,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了日军精锐部队第五、第十师团对台儿庄的进攻,歼敌1.2万余人,击毁战车数十辆,重炮数十门,取得了抗战以来我国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捷报传出,全国振奋,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因上海、南京沦陷笼罩在蒋介石心头的愁云一扫而空。4月7日,蒋介石致电祝贺,并拨款30万元慰劳前线。前去参观的中外记者和慰劳团大批涌到,默默无闻的台儿庄经此一战,顿时成为民族复兴的象征。

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是全国军民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面前,同仇敌忾,誓死抗击日寇,决心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气概的充分体现。

(作者: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后代。)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