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纪念文章  > 正文

我所经历的“黔南事变”------蒋玉才

日期:2010-10-08 15:26 来源:黄埔同学会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43年秋,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硝烟弥漫,日机随意临空肆虐,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尸横遍野。神州大地,大部处于日寇铁蹄蹂躏之下,无数难民颠沛流离,备尝艰苦。许多城市的车站码头、大街小巷,聚集着来自沦陷区扶老携幼的难民,啼饥号寒,其困难之苦实不忍睹。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凡热血青年,莫不义愤填膺,同仇敌忾。

我目睹家乡沦陷,满怀对日寇的仇恨,心生报国热情。不做亡国奴,只有投笔从戎。1943年冬,我和在校数十位同学不顾山高路远,跋山涉水奔赴湖南耒阳县投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9期。被录取为炮科学生,从此走上行武之路,开始为国效力。

1944年夏,侵华日军企图攻占贵阳,威逼陪都重庆,逼迫我投降,日军从鄂西和滇作牵制性攻势,而以主力由湘桂线和黔桂线猖狂进攻。南宁、桂林、柳州相继沦陷,日军直逼黔南。当时,4战区张发奎部队损失惨重,黔桂边区空虚,援军短期内不能到达,形势非常危急,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黄埔军校四分校中将主任韩汉英为黔桂边区守备司令,命四分校师生开赴前线。4000余名师生在少将总队长邢定陶的指挥下,全副武装在独山冒雨誓师出发,经5天徒步行军410里到达广西南丹车河大山塘----牛栏关一带,沿黔贵公路两侧,依山傍险构筑工事,防范和阻挡日军进攻。11月18日拂晓,我先头部队在车河地区与日寇遭遇,展开战斗。我们学生兵如猛虎般顽强阻击,打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经过数次厮杀,日军在我前沿阵地丢下横向七竖八的尸体,我们也有师生伤亡。战斗持续到11月20日23时,直到汤恩伯97军赶到顺利接防,我们学生军才奉命撤出前线阵地,而日本侵略军11军第3、第13师团主力分三路北进追击杨森、陈素农等溃退部队进入贵州,在很短时间内黔南境内的荔波、三都、都匀的毛草坪(今明英乡)、独山等县先后落入敌手。日军侵入独山后,纵火烧毁了全城所有房屋,全城爆破声震撼大地,烟火冲天,一片火海,大火持续7天7夜,数万军民罹难。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史称“黔南事变”。 

日寇入侵后,黄埔军校四分校校部(独山县铜鼓井)也被日寇夷为平地。此时,公路上人山人海,人们向贵阳方向逃难,一路上所看到的,是一片悲惨的景况。路上还不时有汽车在路上翻车,车毁人亡时有发生。

柳桂会战,使得华中华南逃到广西的数十万难民、大量的散兵伤兵涌向贵州。黔桂铁路、公路上的难民像潮水般涌来,车马声、马蹄声、吼叫声、哭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1944年11月28日广西南丹沦陷,从麻尾到独山境内深河桥约90公里路段,每日不下数十万难民,一家家扶老携幼、肩挑背扛艰难前行,一路只听见呼天唤地,路上走的、田边路旁支棚睡的、临时拾柴草架锅煮饭的,比比皆是。加上冬季天气寒冷,又适逢下大雪,道路两旁丢弃婴儿无数,走不动的老人妇女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情景十分悲惨。

日本侵略军进入独山、三都、荔波等县城后,大肆烧杀抢掠,当地居民纷纷拿起武器与当地武装一道打击敌人。至今,当地民间仍流传着许许多多抗日军民打击日寇的英勇故事。后来,我们军校师生奉上级命令开往贵阳、遵义方向,到达贵定龙里地段时,又收容抗日被打散的士兵,移交给28军等作战部队,伤员就分别送到野战医院治疗。

此时,蒋介石命令军队在平越县(今福泉县马场坪)、麻江县甘巴哨一带集聚设防,继续抗击日军的进犯,并令何应钦指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全国各抗日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在我黔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军终于败退出黔境。

今天,我们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回忆自己亲历过“黔南事变”,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更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的日益繁荣强大而自豪。

(作者: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85岁,四分校19期)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