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纪念文章  > 正文

跨国受降亲历记------熊泰宇

日期:2010-10-14 09:06 来源:黄埔同学会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赴越南河内接受日军占领的嘉陵机场的回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中国军队将跨境赴越南接受越南北纬17度线以北侵越日军的无条件投降(北纬17度线以南由英军负责受降)。中国派出的受降部队是总司令卢汉上将率领的第一方面军。驻扎在昆明的宪兵第13团第1营随同前往(我当时任该营第一连副连长兼第一排长),负责维持河内和海防两城市的治安秩序。在赴越之前,我们全营在云南开远进行了两天短暂的集训,主要学习受降政策、了解越南的风俗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集训结束后,部队立即向越南开跋。由于通往越南的铁路、公路遭到了严重毁坏,加之车辆太少,大部分路程只能步行。经过十多天的行军,于8月底抵达越南首都。当我们到达河内时,沿途只见不少彩旗牌坊,悬挂着中、英、美、苏四国国旗和黄星红底的越南新国旗(日本投降前夕,越南在胡志明的领导下举行了“八月革命”总起义,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了临时政府)。中国军队的到达受到了饱受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军压迫的越南人民和华侨的热烈欢迎。许多华侨主动帮助士兵洗衣服,青年踊跃为我们担任翻译,其热情难于言表。受降期间,整个越北是一片狂欢,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兴奋之极。
由于受降任务的需要,国内来往河内的人员很多,陆地交通不便,中央航空公司奉命开设昆明至河内的航班,建立空中通道。河内的起降机场确定为河内嘉陵机场。营部命令我率兵一排去接收河内嘉陵机场,接收后建立航空站。
  嘉陵机场原是法国人修建的民用机场,日军占领后改为军民两用机场。当我接到命令后,联想到日机轰炸国内造成的惨案,以为机场一定会有许多日本战机。但到达嘉陵机场发现仅剩两架轻型轰炸机,其中一架待修。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日军的物资已十分短缺。机场有办公室和住房、库房各一栋,还有一些卡车、摩托车,航空燃油等物资,人员有机械师2人,汽车驾驶员1人。负责守卫机场的有一个班的日军10余人。
  在嘉陵机场,我主持了受降仪式,一个日军上尉将日军全体人员集合,列队一齐向我们敬礼。日军上尉双手向我呈上了机场物资移交清单。看到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日军毕恭毕敬地样子,作为战胜国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受降仪式结束后,我派人按清单清点、接收物资,随后将其移交给中国空地勤中队人员接管。机场移交工作结束后,我们将日军全部送往日军集中营,后将其遣送日本。
  接管嘉陵机场不久,建立了中国军队管理的航空站,开通了昆明至河内间的航线。执行该航线飞行任务的是美制47型运输机,上午由昆明飞河内,下午返回昆明。当时的乘客大多是公务人员和军人,只有少数商人。一些越南政要也取道该航线出国,当时越南的保大皇帝曾搭乘班机去香港。汪精卫伪政权驻德国的大使也由此押送回国。机场除中国和美国飞机可以自由降落外,英、法飞机降落须先申请,批准后方可降落。航空站建立后,我一直率兵在该站驻扎,负责维持机场的治安秩序,保障了航站的正常运行。
  航空站建立不久,方面军司令部决定用飞机散发《告越南军民书》,我们调来一个日本飞行员,驾驶那架较好的飞机,在河内附近地区的上空散发传单。我也上机参与此次飞行,负责监视日本飞行员,确保任务顺利完成。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而且是一架日本轰炸机,我以前从未想到会有如此经历。在空中,日本飞行员顺从地按照我们的指令盘旋飞行,将传单散发到预定地区,顺利完成了任务。《告越南军民书》的大致内容是:中国军队入越,是“接受日本侵略军队投降……非为越南之征服者或压迫者,而为越南人民之友人及解放者”。“各级行政机构一仍旧惯,互相发挥效能,保证和平,维持秩序”。“对于破坏此种秩序之企图及行为者,不论其种族、宗教,均一律严惩。”这个政策稳定、措词得体的文告,对当时安定越北民众,维护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1946年8月,中国在越南受降任务结束,越南北部交给法国管制,我们奉命撤回昆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如今我已是一个年逾9旬的老人,但过去亲历的事情,仍历历在目。当年为了抗日救国,我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抗战胜利后,我有幸参与赴越南接受日军的投降。这是自鸦片战争100多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作为战胜者,出现在异国首都接受战败者投降,这是所有中国人的荣誉,更是中华民族的荣耀。这段经历令我感到万分荣幸,是我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作者: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92岁,16期)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