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一座坚强的城市。在抗日战争中,长沙先后经历了4次会战,中方伤亡14万人,日方伤亡10.7万人。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我军伤亡远远少于侵略军,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同盟国一连串中失利中第一次上规模的大胜利。英国《泰晤时报》评论:“近期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即华军之长沙大捷。”国民党军委会:“此次长沙会战,实为“‘七·七’事变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长沙会战让全民族看到了持久抗战的希望。
第三次长沙会战执行以运动防御,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再以坚强的阵地防御战阻敌于预设地域,尔后集中兵力以外线进攻的运动战围歼敌人的方针。
守军官兵的英勇战斗,令日本人胆寒,日军战史不得不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军“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次部队几经苦战,付出很大代价,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日军的必胜信念。”(注)日军防卫研究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3年中译本第3卷2分册第219页。
1941年12月25日上午,日军第6师团23、45联队,在飞机掩护下,进攻我133师第398团防守的丁高桥、相公岭、傅家桥、长湖、洪桥、袁家铺各阵地,战斗十分惨烈,日军用重炮轰击,我398团第2营,王少奎营长和全体官兵壮烈殉国,我守卫洪桥的第3营营长向有余率部抵抗,坚持到傍晚,全部英勇牺牲。日军主力继续南下,其第40师团先头部队在12月30日占领永新市,进抵长沙市城南地区。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渡过浏阳河,向长沙南郊我预备第10师阵地进攻,激战竞日,我守军阵地被摧毁,人员伤亡大半,预备第10师随即缩短正面阵地。当夜10时,守军反击,收复邬家庄和军储库。窜至白沙的日军被守军包围。
1月2日晨,日军继续攻击。双方反复展开肉搏,阵地数度失而复得,激战至下午5时,我守军第29团以一个营坚守阵地,两个营主力出击,打得日军溃不成军,死者枕籍。战斗中我第29团副团长陈新喜、团附曾友文等相继阵亡。与此同时我第28团对困守白沙民房的日军展开了歼灭战,全歼敌少佐加藤以下官兵100余人,缴获其作战命令、阵地日记等机密文件。
1月4日晨8时许,日军6架飞机向守军东瓜山、小跳马涧、修械所一带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阵地受到严重破坏,守军伤亡很大,日军乘机进攻,我预备第10师因伤亡惨重,只得将辎重营编入战斗队进行抗击。午后日军在空军和炮火掩护下再次发动进攻,被守军奋勇击退。
在这种形势下,守军增援部队陆续向长沙推进,第4军的59师和102师攻占林子冲、黄土岭、金盆岭等地,并与预备第10师取得联系;第90师推进至黄泥塘附近,策应作战;第79军先头部队到达浏阳河东岸。第78师主力进至春华山附近。第37师攻下金井,并向学士桥、将军坝一线的日军第40师团发起进攻,对日军形成合围之势。
日军连续4天进攻长沙,伤亡惨重,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不得不下令其第3、第6师团退却后窜。至此长沙地区战斗结束。
此前,日军第40师团由金井向春华山进犯时,沿途遭到我37军的多次阻击与侧击,其236联队伤亡甚多,第2大队长水泽辉雄、第5中队长三宅善识及第6中队长关田水吉等均被我军击毙。到该联队达春华山地区时又遭我78军的攻击,最后逃脱战斗。
为了接应撤退,阿南惟畿命其独立混成第9旅南下解围,8日晚,该旅团发动进攻,经彻夜激战,守军20军和58军合力将该旅团击溃,并将其中一个大队包围,战斗至9日上午,该大队除一名军官逃脱外,大队长山崎茂以下全部歼灭。
1月10日至11日,日军在飞机支援下,突出拦截线。我军追至汨罗江南岸后,58军于1月13日从浯口渡江向长乐街以北追击。20军亦奋勇截击敌军。1月15日,日军退至新墙河以北原住地。16日基本恢复了会战前态势。
此次会展我军发表的战绩公报: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支,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物品,另外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以往日军作战,无论胜败,总是设法将阵亡官兵尸体抢回带走,或焚烧后带回骨灰,情况特别危急时,也尽量把尸体掩埋。而此次会战,从长沙城郊到汨罗江边,日军遗弃大量尸体,由此可见其败逃之仓惶。
会战结束,在9战区长官司令部会客厅,摆放一把犀利的日本军刀,铭有薛岳题字“三战长沙三大捷,留此俘刀慰英烈”字样,以此告慰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英烈。
笔者随辎炮三团参与会战。谨记述如上。
(作者: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87岁,17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