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纪念文章  > 正文

中国远征军战车营缴获日军十八师团大印

日期:2010-10-14 11:29 来源:黄埔同学会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戴克宁

 

父亲戴勉业(曾用名戴慎渊)的青年时代,正值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国家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宁愿为国战死,也决不做亡国奴。尤其是莘莘学子,大都投笔从戎,报考军校,决心以身许国,奔向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实践报国壮志。父亲报考了机械化学校第3期战车科,即黄埔军校16期。1943年毕业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一战车营(营长赵振宇)任排长。

当时形势

1942年秋,日军已侵占缅甸全境及我国滇西怒江以西地区,我国当时唯一一条陆路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被日军一一截断、封锁和破坏,大批援华战略物资运不进国内。中国与盟国决定开辟印缅战场,消灭盘踞在缅甸日军,修建一条中印公路,打通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从印度亚三省的利多经缅甸北部野人山、胡康谷地、密支那与八莫(与旧滇缅公路衔接地),由滇西边境的南坎进入国内。但缅北沿途各地及滇西的南坎到龙陵一线均被日军占领,只有消灭这些日军才能修建公路。中国驻印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沿线日军,打通一条国际通道。于是在印度兰姆伽成立了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是美军史迪威将军,副总指挥是中国郑洞国将军,训练中心指挥官是袁凯布上校,教官长是阿姆斯上校。一批批从国内来到这里的军校学生和爱国青年分别被编入新编33师和22师,以及炮兵团,汽车团和新建的7个战车营。以兰姆伽为训练基地,分别进行整训,学习掌握丛林战术和美式装备的使用。战车营由美军罗思韦尔·布朗上校统一指挥。1943年底至1944年初,7个战车营先后奉命向缅甸进发,参加缅北的对日反攻战役。

凶恶的敌人

1943年底,第1战车营从印度兰姆伽基地出发,经利多越过印缅边界进入荒无人烟的原始大森林,抵达缅北部野人山新宾杨附近。即将迎战的是日本第18师团,是一支训练有素,穷凶极恶的“常胜”师团。其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残忍成性,狂称“亚热带丛林之王”。18师团主力布置在胡康谷地(包含新宾杨、太伯卡、孟关、瓦鲁班等地),利用周围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纵横河道以及遮天蔽目的大森林等天然地形,修筑坚固工事,步步为营,布满地雷,还在四周的森林里建立小据点,安排阻击手,在大龙河西岸修建掩护阵地,设立哨所,窥视伺机进攻印度。

难忘的六昼夜

1943年12月,中国远征军驻印军队在大龙河一线向日军发起进攻,步兵22师和38师分别攻占大龙河西岸各据点。第一战车营配合38师沿新平阳由北向南攻占下太柏卡,协同步兵沿胡康谷地中部向孟关攻击前进,摧毁敌人坚固工事。一面向前推进,一面肃清沿途之敌。随着战斗推进,中印公路修建速度加快,从利多到新宾杨一直修到太柏卡的史迪威临时指挥所,并建成4600米的机场跑道以补充弹药给养。

1944年3月3日,第一战车营奉令绕过孟关,穿越森林,兜个大圈子,独自向孟关以南10英里处的瓦鲁班进攻。采用远侧包抄战术,即正面拖住敌人,同时奇兵穿过丛林侧翼,绕到敌人后面展开进攻。因为绕道孟关尽是不见天日的大森林,根本没有路,必须要开路架桥,同时沿途肃清森林中敌军据点阻击兵。英军布朗上校和营长赵振宇上校决定集中全营十几辆搜索车,编成先遣组,命我父亲为先遣组长,配有美军带领的工兵排随同行动。先遣组的任务是为全营选择前进路线,开辟车辆通道,选择渡河点,架舟桥,扫除森林敌军据点,选择和划分宿营地,布置警戒和划分火力范围。

先遣组在荒无人烟,古木参天,不见天日的崇山密林中前行,行进非常艰难,只能依照地图,凭借指南针辨别方向,还不时遭到敌人冷枪射击,幸亏树高林密,光线昏暗,才无人伤亡。父亲根据这种情况,每前进一段路程,就集中火力,大面积扫射,搜索前进。因此行进速度很慢,有时一天仅前进一英里多。晚上宿营,因全身衣服浸透汗水,没有洗换的衣服,只能和衣躺下,树林里到处是大蚂蝗、蜈蚣、毒蚊子,还要防止敌人乘夜偷袭。安排值班巡哨,搜索组担任外围警戒,全营各连按选好的宿营地,各自构成防卫体系,以宿营地为中心,构成火力网,曾使多次小股夜袭之敌和野兽,丧生于弹雨中,就这样艰苦前进到3月8日,终于迂回成功,全营出奇不意地直捣日军18师团所在地———瓦鲁班。

瓦鲁班大捷

瓦鲁班是日军18师团在胡康谷地的重要基地。位于孟关与孟拱之间,靠山临水,是战略要地。敌师团长田中新一将前敌临时指挥所和军需仓库设在这里,并用一年多时间构筑起层层屏障。这里仓库林立,帐篷毗连,利用山势构筑坚固工事,沿河岸边建起一道道纵深阵地,长达2公里,遍布铁丝网,鹿寨、地雷等障碍,堡垒星罗棋布,火力网交叉密织,固若金汤。

3月8日拂晓,全营各连在距瓦鲁班大约一英里处发起攻击。父亲带领先遣组和战车第三连在扫清瓦鲁班外围据点后,攻到南比河边,以坦克炮火掩护,抢建两岸坦克通道。此时盟军飞机空中掩护,全营各连也先后抵达河边,分数路强行渡河,盟军飞机从空中反复扫射轰炸日军阵地,全营坦克炮火猛烈轰击,敌军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爆炸声不绝于耳,使敌军胆战心惊。全营战车以疾风迅雷、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阵地猛冲,辗压轰击,纵横扫荡,敌军一道道坚固的工事、阵地、营房被摧毁冲垮,打得日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先遣组官兵与大家一起冒着炮火,奋不顾身,在枪林弹雨中穷追逃窜残敌,将他们全部击毙(后查其中有2名日军大佐,其中1名为18师团军需处长),缴获日军18师团大印一枚和一些作战地图和文件。此时全营一部分坦克向敌人炮兵阵地猛烈攻击,另一部分沿通往孟关之道及周边阵地连续炮击扫射,策应攻占孟关的步兵,迅速向瓦鲁班挺进。接着22师部队从北面杀入,38师部队从南面突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全部肃清负隅顽抗的残敌,消灭日军15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车辆等军需物资(其中有日军在仰光缴获的盟军车辆及各类军需物资)。9日完全占领瓦鲁班及周围各据点,全体官兵心情激动高昂,高举枪支,异口同声唱起“加速我们飞轮前进……我们是锥之尖,刀之刃……出奇制胜,摧敌前进……疾风迅雷,纵横扫荡,有我无敌人……”大家在极度喜悦中,将日军18师团大印(正方形),盖在数以千计的空白纸上,分寄国内亲友,以贺我们的胜利。

中国战车节

瓦鲁班之战规模虽不算很大,但激烈程度据日军广播称为“这一战可能是在亚洲进行的一次最激烈的战斗”。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蒙巴顿将军,亲自视察瓦鲁班战场,祝贺胜利。统帅部为纪念驻印军第一战车营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攻克了瓦鲁班,特把3月3日定为“中国战车节”。

父亲在瓦鲁班的战斗中,被日军炮火击中,身负重伤,被送往印度利多总医院治疗。父亲在身体和伤口尚未完全康复时,多次要求出院回前线,最后不告而别,复返前线参战。跟随部队一直打到芒友,1945年1月28日,与滇西发起反攻的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部胜利会师。父亲在这次战车营瓦鲁班战斗中突出表现,被授予“抗日英雄”称号。瓦鲁班血战也载入战车营史册。

缅北反攻战役前后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时间,10万中国驻印军的官兵与美、英盟军协同作战,重创并消灭了在缅甸的日军,并且在被称为世上绝地的野人山修建起一条从印度到中国的中印公路,铺设了最长输油管线,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使中国急需的抗战军事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后代)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