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春秋  > 正文

黄埔军校成立背景

日期:2011-08-31 10:26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长洲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20多公里处,是一座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四面环水、方圆6平方公里的美丽小岛,岛上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成自古以来长洲军事要塞,是由海上和虎门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清朝末年,还在这里创办了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两所学校的原址上,创办了“黄埔军校”,它的全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

  1924年(民国13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深深感到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同时,列宁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也使他得到很大启发。

  1921年(民国10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欣然接受这个建议。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他回到上海就多次与李大钊、林伯渠、陈独秀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

  1923年8月,他委派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和共产党代表张太雷等4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赴苏考察政治、军事。他还亲自勘定黄埔长洲岛做校址,把建校工作抓得很紧。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林伯渠等人也与孙中山进行多次会谈,讨论了两党合作共同革命问题和如何建立革命军队问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钟楼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邓演达、张家瑞为筹备委员。中国共产党委派张崧年(申府)参加筹备工作。

  1月28日,孙中山指定以黄埔长洲岛的原清代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为军校校址。2月6日,在广州南堤设立黄埔军校筹备处。孙中山并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为军事顾问。

  2月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在同一天,孙中山派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不久,孙中山派许崇智到奉化劝告蒋介石回校,蒋介石于4月间才重返广州。5月上旬,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代表;第一期学员500人也全部入校。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两年前的6月16日,是陈炯明叛变革命的日子,两年后,孙中山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是要人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为建立一支革命的军队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

  6月16日国共两党人士500多人,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亲临致词,发表重要演说,指明军校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在这个著名的开学演说中号召全体师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不“贪生畏死”。他还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军校大门上: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孙中山还亲自制订了"亲爱精诚"的校训,批准了军校校歌。

  军校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部和总教官室。后增设教育长、参谋处长,教授部与教练部合并为教育部,政治部一仍旧制,其他各部均改为处。后又增设军法处、军械处和入伍生队总队长。教学贯彻执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军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为多;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亚和泰国的革命青年。

  黄埔军校建立后,孙中山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巨大的关心和指导,同时孙中山也非常关心军校的建设和发展。1924年8月31日军校开学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就到军校视察。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并根据“亲爱精诚”的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先生为商讨国是北上之前,特来军校检阅学生的演习,赞许学生“ 忍苦耐劳,努力奋斗”,还叮嘱师生:“不论是国民党员或是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都应该把鲜血流在一起”。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当他获悉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骨干的东征军胜利的消息时,马上电告广州黄埔学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要爱惜黄埔学生,并对随军东征的学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当军校领导向学生们宣读孙中山先生发来的电报,宣布军校学生克日开拔返校时,全体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军校的学生在孙中山办校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和训练,具备了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1924年10月,军校师生参加了平定广东商团之乱,首树军威。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南征,先后击溃了陈炯明、申葆藩、邓本殷等反动军阀,从而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1926年又参加北伐战争,连战皆捷,战果辉煌。

  校本部是军校的最高领导,它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组成。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部。政治部先后由戴季陶、周恩来、汪精卫、邵力子、熊雄等人为主任,聂荣臻为秘书,恽代英为教授部主任教官,胡汉民、肖楚女、张秋人、安体诚等人为政治教官;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李济深为训练部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聘请鲍罗廷为总顾问,还聘请加仑将军等几十名苏联红军干部担任顾问或教员。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学制为6个月。1924年10月,黄埔军校创设教导团。团、营、连均设党代表。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