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是用以表示身份、职业、荣誉或用以纪念某一事物的特殊标志,它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笔者拥有一枚战干四团圆形徽章,其直径30毫米,厚度2毫米,铜质烤漆,边角圆钝,铜锈包浆自然,白底兰字,局部烤漆脱落,章正文“军事委员会战干四团第五期毕业纪念章”,背文“甲级生”。方寸之间凝聚沧桑变幻,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一枚徽章一段历史。要想知道徽章中“战干四团”四个字的含意,还要先从“战干团”说起,它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
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同年冬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了全国抗战中心。由于国共第二次合作,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全民抗战的高潮。尤以爱国青年学生,投入抗日救亡工作,更为风起云涌。这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已成立了政治部(部长陈诚,副部长周恩来),要在各部队建立政工机构,更需要大量干部。蒋介石审时度势,提出在军事委员会之下建立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尽快培养出战时所需各类工作干部。
1938年2月,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通电成立各地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湖北武昌(战干一团)、河南鸡公山(战干二团)、江西雩都(战干三团)、陕西西安(战干四团),先后成立四个团,收容青年学生。战干团组织宏大,当时称为黄埔第二力量。陈诚在一次讲话中说:“北伐靠黄埔,抗战靠战干团”,这句话在战干团师生中广为流传,引以为荣。
战干四团于1938年9月成立,设在陕西西安东北大学旧址,团长蒋介石,由胡宗南任副团长兼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主任。
战干四团编制庞大,人员众多,居四个战干团之首。最多时全团官佐、士兵、学员生,连同附属单位如面粉厂、织布厂、印刷厂、农业基地、供销社、小学及驻外人员等,将近万人。毕业的学员生,包括调训、轮训学员,先后约四万人,占四个团毕业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团本部设有办公厅,负责处理全团日常行政事务和训练教育等工作。办公厅设有秘书室,下设人事、文书、机要3个科,还有译电室和调查室。调查室是由军统局西安站派到战干四团的特勤组。
负责行政事务和教育训练的职能机构有:教育处,下设军事总教官室。该处还有两科,主管军事学科、术科、野处教练和战斗学习等。总务处,下设两科,负责汽车、公役、清洁、电话总机、修缮、食堂等事务和交际、接待,另有一个庶务室。经理处,下设三个科,分别主管军需、被服、粮秣、武器弹药。医务处,下有两科和附属战干医院,该院有病床50张,有X 光机、手术灯、可动小手术。会计室,下设财务、会计、稽核等股。
团本部还有政治部,设教育、训育、宣传等科和资料、编审、研究等室。还有副官室和政治总教官室。
属于政治部系统的还有:国民党战干四团特别党部,三青团战干团分团部,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登记处战干四团通讯处,《战干》编辑室(先是月刊后为半月刊),民运办公室及附属战干小学。负责全团警卫工作是特务营,另外还有一个三十余人的军乐队。
团本部设有招生委员会(专门负责招收新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新生入学考试、体格检查、编队编班和毕业生的毕业考试)、毕业生分配委员会(以政治部为主,有教育处、各总队、训练委员会参加,负责毕业生的分配,以及毕业证书、置装费、旅差费的发放)、训练委员会(负责办理教育处难以兼顾的专业训练班和一些特殊的训练班)、生产委员会(负责管理战干团附属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单位)。
直接负责管理学员、学生的是学生总队、学员总队、晋南总队、特训总队。总队是直属团本部的管理机构,总队多少是以招训的学员生人数决定的。最初只有1个总队,最多时达7个总队,通常保持5个总队,除晋南、特训总队外,是按1至5的番号顺序排列。每个总队辖3个大队(是按大队总数排列,如第5总队第3大队则称为15大队),每个大队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区队。
总队长均是由黄埔一至五期生担任,多数是现役军师级的副职,大半是过渡、考核、候差、休息的性质。大队长一般是团级现役军官,其调动同总队长一样。中队长是营级,区队长是连排级,都比较固定,任职时间较长。区队长升中队长,中队长升副大队长,一般都在团内调整。总队长到战干团或七分校工作一段时期再调到部队中担任军师长有两个作用:对学生来说,毕业后分配到部队中,军师团长曾是自己的老师,心里踏实。部队长官则认为这些新来的干部是自己的学生,师生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关系,相互间可以信赖。由于总队长调动频繁,所以总队的实际工作是由副总队长或少将级的总队附负责。
总队部除总队长外,还有总队政治指导员、副总队长、总队附、军需、副官、文书等人。大队部也有副官、军需、文书及卫生员、看护兵、司号长、号兵。中队是基层管理单位,除政治指导员、中队附外,还设司务长、文书、军需上士、军械上士、司号、炊事兵等,中队也是伙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