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纪念文章

发扬黄埔革命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日期:2021-06-25 15:04:00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林园丁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及黄埔军校97周年纪念,今届的黄埔论坛举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黄埔军校的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扬黄埔革命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孙中山先生建立革命武装的始由

  孙中山先生在长达40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深知欲取得国民革命的胜利,须唤起民众、争取同盟者和建立革命武装。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因事泄失败。1900年10月,孙中山先生在惠州领导举行反清运动,因在无援军、缺乏弹药之下失败。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联合其他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革命方略》中,首次提出建立国民军,制定军队的编制、军官的等级、军饷、军律等等。为后来建立革命武装,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然而,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孙中山先生除了联络华侨、会党,并没有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而是利用未经改造的地方军队,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这些涣散武装进行说教,希望他们接受他的革命理想,了解“三民主义”。

  1908年至1911年,孙中山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开始把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的希望寄托在清朝新军身上,鼓动他们进行倒戈暴动,如1910年2月的广州起义,1911年3月的“三·二九”起义等。由于这些新军未能效忠革命也宣告失败,直至4月27日爆发的黄花岗之役才使清廷惊恐。同年10月10日,以革命党人吴禄贞﹙本人的先辈﹚、熊秉坤等人在新军中宣传革命道理,并打响起义第一枪,才促成了武昌首义成功。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由于当时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对巩固革命政权认识不足,没有对倾向革命的新军和各省起义的武装力量进行重组和整顿为己所用;而使革命政权落到阴谋复辟的袁世凯手中,以致在后来的“护法反袁”斗争和十多年的革命奋斗中,使孙中山先生深深体会到革命党人必须有自己的军队,他检讨以往的军事实践时说:“我们国民党革命三四十年,从未指挥过自己的军队打仗,差不多全是利用着人家来打仗,一旦利害问题发生了,非但靠不住,而且会造起反来。”

  以俄为师建立黄埔军校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孙中山先生带来新的启示和希望。1918年,孙中山先生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的胜利表示钦佩,提出“愿中俄两国团结共同奋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先生再次向苏联表示要向苏联学习的心愿,希望获得私人接触和通信联系。因此,共产国际便派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并由中国共产党派出张太雷陪同,于同年12月到达桂林与孙中山先生举行秘密会谈,马林向孙中山先生提出三项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联合工农群众;谋求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武装。孙中山先生采纳了这些建议,并将创建军校提到议事日程。

  1923年8月,孙中山先生委派以蒋介石、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等四人为代表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政治和党务。在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中,代表团参观了苏联红军的军事院校,了解了苏联红军实行的党代表制度。代表团回国后,在上报中山先生的《游俄报告书》中提出:“为求国家强盛,必先统一中国;要统一中国,必先消灭军阀;要消灭军阀,必先建立军队;要建立军队,必先创办军校。”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定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为奋斗目标;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创办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同年1月24日,孙中山先生以大元帅名义下令,在广州黄埔岛筹建军校,委派蒋介石、廖仲恺为建校筹备委员会正、副委员长。由于军校所在地的原因故称“黄埔军校”

  1924年6月16日,经孙中山先生命名的“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他聘请苏联加伦将军为军事顾问,任命廖仲恺为党代表,任命蒋介石为校长,自兼军校总理。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著名的“开学演说”指出:“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这篇气势磅礴的演说,不仅体现了他勇于实践的伟大革命家胆略,也显示了他“以俄为师”的军事思想趋向成熟的过程。在他伟大人格感召下,无数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云集黄埔,团结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投考军校,并以能考上黄埔为人生最大光荣。军校不仅培育了能吃苦耐劳的男青年,而且招收了不少女学生,如巾帼英雄赵一曼、旅美作家谢冰莹、聂荣臻元帅夫人张瑞华、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都是黄埔六期精英。

  黄埔军校在孙中山先生的亲自指导和关怀下,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既善于做政治工作,又能指挥作战的复合型人才。

  在军事教程方面,按照军事学区分学科与术科,设立的兵种最初由单纯的步兵科,逐步扩充到炮科、骑科、工科、宪兵、经理、通讯、交通、航空等多兵种。在教学实施中,广泛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注重课堂宣讲、校场比武、野外演习三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灵活用兵、身先士卒、以少胜多的指挥才能。

  在政治教程方面,在以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主持下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制度,确立政治部党代表在军校中、革命军中的主导地位,战时政治宣传的实施,都使黄埔独具特色。

  军校严格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独特校风。“黄埔精神”迅速培养出一支新型革命军队,在大革命时期为扫除反动军阀及其封建势力,起到了重要历史作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黄埔师生再次携手合作,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直至胜利,由黄埔师生统领的国民革命军以及敌后抗日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取得抗战胜利的主力军。

  黄埔军校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黄埔时期,南京时期,成都时期,凤山时期,第一个时期共招收的6期学生2万余人,连同后两个时期招收的17期学生共约30万人,台湾凤山时期招生期数和人数则早已超过此数,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招生总数已超过66期,毕业生达40多万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干部队伍,在共产党方面有五位元帅﹙聂荣臻、叶剑英、陈毅、徐向前、林彪﹚,三位大将都是出身黄埔,曾任红军将领、1949年后任上将、中将及中央部长等职务者在数百人以上。

  传承精神,促进统一

  孙中山总理曾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1997年及1999年,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怀抱,洗刷了历史耻辱,标志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步伐,同时香港、澳门同胞真正当家作主,当地社会稳定、繁荣并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出席黄埔论坛的活动,就是要宣传和发扬黄埔革命奋斗精神,海峡两岸人民尤其是黄埔的学子及其亲属更应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抛弃前嫌,携手共勉,继承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志和“亲爱精诚”的黄埔校训,为祖国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共同奋斗。

  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作为辛亥革命参与者和黄埔军校校友后裔为骨干的团体,以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为宗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宣扬“一国两制”下澳门特区所取得的成就,积极为促进两岸多层次交流而努力,先后走访了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宋庆龄基金会、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馆、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广东省委统战部、民革广东省委、江苏省台办、南京中山陵、湖北省台办、武汉市台办、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客家电视台、海峡交流基金会、新党、中国统一联盟、新同盟会、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海外联谊会、吉林省台办、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民革吉林省委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部及自治区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机构并建立了友谊。2008年,与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共同在澳门举办了《孙中山先生与台湾、南京资料巡回展》,2009年,与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南京孙中山纪念馆、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共同举办了“中华韵、两岸情”梅花摄影大展。自2007年始连续十三年在澳门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以“民族心、中华情”为主题之海峡两岸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及夏令营活动,分别邀请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江西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台湾及澳门的青少年学生参加此项活动,该活动已成为一项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今年亦将于7月下旬举办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民族心、中华情” 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及夏令营,本会将继续传承先辈的革命奋斗精神、发挥自身的特色及优势,利用澳门在两岸交流的特殊平台,广交朋友,共同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能力、有智慧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证此一光辉的日子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