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相关文章  > 正文

黄埔老兵忆抗战峥嵘 耄耋之年仍有“中国梦”

日期:2017-07-10 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见证那段历史的老兵越来越少了。

  94岁黄埔老兵刘自勖体力大不如从前,曾经酷爱把头发染黑的他,如今留着满头“藏”不住的白发;在世的黄埔校友越来越少,曾经独自冒雪参加校友聚会的他,如今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关注两岸黄埔校友的消息。

  老兵刘自勖资料图。李茜 摄
  老兵刘自勖资料图。李茜 摄

  “80年过去了,全民抗战的激情和战争留下的伤痛是忘不了的,在我心中依然有‘中国梦’,那就是国家强、百姓富。”刘自勖的语速越来越慢,握着黄埔军校校徽的手掌越来越紧。

  80年前,日本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奔向战场。

  “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中国华北烧杀掳掠。在刘自勖的家乡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石佛村,日军所到之处妇女、孩子凄惨的喊叫声不绝于耳。在逃跑中,刘自勖和父亲走散,只能跟着年过七旬的祖母跑。有着“三寸金莲”的祖母跑得比十几岁少年还快。“那种恐惧深深地钻进骨子里,现在有时还会做恶梦。”

  刘自勖说,当时的他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他不想逃了,也无处可逃。因此在告别祖母后,刘自勖参加河北民军进行抗日。在部队管理枪支的他每天背着两把步枪行军,长此以往,右侧肋骨下方被勒得深陷变形,留下拳头般大的终生“伤疤”,“每天都在咬牙坚持中度过。”

  18岁那年,刘自勖进入黄埔军校步科,系统地学习作战知识。在那里,他认识了一大批跟他有着同样志向的青年。很多同学都是投笔从戎,放弃了小家来保卫山河完整,甚至在战场上热血洒尽。

  如今刘自勖见证了中国的国泰民安,两岸恢复通信后,他也给台湾的黄埔校友们写信分享现在的好日子。在两岸交流的“黄金十年”,很多在台湾的黄埔校友来大陆看他,每每提及那场战争,恨意犹在。
   近两年,刘自勖收到校友的信越来越少。他告诫儿子,要多和黄埔老兵的后代联系,黄埔精神是两岸黄埔老兵及其后代坚固的纽带。腿脚不好的他也很少再出去参加聚会。但仍有年轻人来家中拜访他,一遍一遍地听他讲起那段历史。“无论老兵在不在,那段历史谁都带不走。”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听力远不如从前的刘自勖在电视机前看到香港繁荣景象时,仍忍不住拍手叫好,“中国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中国梦’都会实现。”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