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人物专访  > 正文

张翔:两岸应共同规划中华民族未来

日期:2010-06-03 09:48 来源:中评社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翔认为,两岸可共同规划中华民族的未来。(中评社记者刘晓丹摄)

  中评社香港6月3日电(记者 王平、刘晓丹、黄政)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张翔中将日前在南京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150年以来,中国人所受的灾难非常深重。曾经,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说了不算。如今,我们自己当家作主,两岸应该坐下来,共同规划中华民族的未来。

  张翔成长于开国元勋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开国上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总指挥、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原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

  张翔1943年出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专业是核武器设计制造。他的一生,与中国最具威慑力、最神秘的部队--二炮--结下不解之缘。2001年,他获晋升中将军衔,2006从二炮副司令员的职位上退役。

  日前,张翔在南京参加“黄埔情.中评杯”第二届两岸退役将军高尔夫球邀请赛期间,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畅谈,他给记者留下了这样的深刻印象--浩然正气的将军、儒雅认真的科研专家、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爱国者。

  两岸退役将军见面感觉很自然 在球场上“什么都谈”。

 

 过去,两岸政治上处于敌对状态,军人无疑被置于敌对的第一线。而今,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已经出现,两岸退役将领“打球不打仗”,挥杆竞技,畅怀交流,意义非凡。

  张翔去年参加了第一届邀请赛,今年第二届又来捧场。他说,“中评杯”高尔夫球邀请赛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健身,而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两岸退役将军互相交流、建立友谊,增进了解与信任。

  “两岸老军人之间,尽管各自的政治使命曾经有所不同,但作为军人本身,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在中华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和台湾的将军们见面交谈时,感觉很自然。”张翔告诉记者,将军们借此机会拉家常,互相了解各自的经历和爱好,甚至聊到各自的退休生活、跟子女的关系,以及对下一代的看法等等,确实是“什么都谈”。

  “正如两岸有远见的政治家所预见的那样,交流接触是消除彼此隔阂的最好办法。” 

 

 两岸共同规划中华民族的未来   

  张翔向中评社记者透露,在绿茵场上,他跟一位台湾的将军谈及国共历史,并且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同的结论”。

  话说1927年国民党展开清党行动,造成国共两党分裂。仔细回顾历史,两人认为,当时造成分裂局面,并不完全能由中国人自己决定,因为背后有外国强大势力的介入。“当时中国刚刚推翻满清的统治,处在半殖民地状态,世界列强要瓜分中国,那时很多地方势力或中央政权,背后都有外国势力起主导作用,所以那时(两党)分裂很难避免。” 

  说到这里,张翔不免痛心疾首:“20年代,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说了不算!”   

  “如今,中国的事情,我们中国人终于可以说了算了,我们自己当家作主了。”谈到此处,张翔和那位台湾将军共同得出一个结论:“既然现在我们有了自己国家的自主权,两边为什么不好好谈一谈呢?两岸应该坐下来,共同规划中华民族的未来。”   
  “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人自己决定中国人的事情,如果我们还不做主,只能对外国人有好处。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是多于分歧的。”他说。

  张翔坦言,通过这次交流,双方都很受启发。“我们谈历史,过去的问题谈清楚了,现在的问题就有了共同语言。”   
 

 退役后 继续对“老本行”倾注心血  
   
  作为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总设计师,张翔对解放军的现代化、自动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今天能够方便地在电脑上用汉字作业,都要感谢张翔以及他带领的团队30年前攻破了技术难关。

  70年代,中国的军队面临着一个大难题:指挥自动化系统没有自如处理汉字信息的功能。正如张翔所说:“我们总不能用英文来指挥打仗吧!”因此,解决作战指挥系统信息的汉字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79年,张翔及其班子的艰苦努力终于获得了成果,技术瓶颈被攻破,汉字智能终端诞生了!此后,军方和工业部门紧密结合,很快形成了产品,并批量生产,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技术才被广泛应用到民间。这项重大科技工程的突破,张翔居功至伟。

  退役之后,张翔对于“老本行”国防信息技术和国防高科技的未来发展,仍然十分关注。 
 
他最近研究的两个题目,都涉及人类对空间的扩展:一是向太空探索,一是向地下开发。

  他对太空的兴趣,始于儿时。自小就喜欢科幻小说的张翔,数十年后仍然关注着太空技术的发展。他的最新著作《逐鹿天穹》,详细讲述了国际军事航天力量的历史,以及今后航天力量的发展方向。

  至于地下开发,则跟他以前的工作研究范围关联紧密。二炮的导弹阵地十分坚固,据说可承受多枚几十万吨当量核弹连续命中,被称为“地下长城”。正是对这些技术的认识,让他深感地下空间的战略重要性,并预见“21世纪是地下工程的世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翔今年提案建议中国建设发展“超大型城市的地下公路交通”。他认为,把这些军工技术转用在民用上,可以解决城市未来的发展问题。

  张翔已经有近50年的军龄了。在二炮,他跟尖端科技打了一辈子交道,深深体会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150年以来,中国人所受的灾难非常深重,以前我们抵御外族的侵略,用的是血肉之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牺牲了太多人。”他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要用科技来保卫国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弹一星’。中华民族赢得和平,赢得世界人民对我们的尊重,不是用血肉之躯,而是用高科技。” 
 

张翔打高尔夫球。(中评社记者王平摄)

 
  文理兼通 科研将军爱读历史  

  话题一转,这位搞科研出身的将军,竟然跟记者畅谈起历史。

  张翔对现代史和当代史兴趣浓厚,近年正埋首整理“两弹一星”的历史。他目前担任“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理事长,该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主要工作是组织两弹一星历史研究,总结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关系,并向政府和军队职能部门提出政策性建议。

  “历史研究工作,既是一种兴趣,也是自己的责任。”他相信,总结前人的规律,对于后代有借鉴作用。

  “中华复兴是中华民族的长远任务,现在还未完成,我们尚未成为国际上十分富裕强大的国家。这条路可能还要走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后面还会踫到许多艰难险阻。我们前人的经验,可以为后人克服艰难险阻提供支撑。同时,前辈们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事业中所造就的精神财富,也要通过我们传承下去。”  

  正如这位文理兼通的儒将所说,他对历史的兴趣“其实是对中华复兴的伟大事业的关注。” 

 


 


张翔(右二)、陈廷宠(左一)、张复三位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退役将军获得“最佳风采奖”。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为他们颁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