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纪念文章  > 正文

南昌行营小史 ——中华民族复兴战略视阈下的价值定位与文化重建

日期:2019-07-17 14:00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南昌行营小史

——中华民族复兴战略视阈下的价值定位与文化重建 

江西省图书馆  何振作

关键词南昌行营  江西省图书馆旧址  中华民族复兴  价值  文化重建

  本文通过民国国时期南昌行营的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害,评估南昌行营在中华民族复兴视阈下对于加强国共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探讨了南昌行营旧址在文化构建上有利于国共合作的路径。 

鸦片战争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自由,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领导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起共和的中华民国。但民国政权旋即为袁世凯、北洋军阀攫取,各地军阀争战不已,共和制度无以建立。历经多次斗争失败的孙中山不断总结经验,确定了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兴办黄埔军校,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国共两党秉持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理想,以爱国、革命、精诚合作的精神进行东征、北伐,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孙中山逝世后,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当权者却以一党之利而内部倾轧,进而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国民革命失败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人奋起抗争,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以工农武装割据夺取政权的道路,红色根据地呈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其时,掌握了国民政府军政大权的蒋介石率其主力部队忙于二次北伐,以及随之而来的蒋桂、蒋冯阎(中原大战)之间的新军阀混战,由之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多次会剿不但没有剿灭红军,反而使得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建立起更加强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10月,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决定性胜利,开始大规模地“围剿”红色根据地,并把重点放在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为就近指挥,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构于193112月至19351月间,在南昌设立行营,初称“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19323月起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因蒋介石历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故南昌行营往往又称为蒋介石行营。红军长征后,南昌行营撤销,19322月,旧址转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赣绥靖公署;10月,驻赣绥靖公署撤销,旧址归还江西省图书馆使用。南昌行营旧址即今江西省图书馆旧址(南昌市中山路71号),位于南昌市东湖之滨的百花洲上。

本文试就南昌行营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害,评估南昌行营在中华民族复兴视阈下对于加强国共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探讨南昌行营旧址在文化构建上有利于国共合作的路径,祈方家不吝赐教。

.南昌行营前史

东湖,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便有记载,称东大湖,广十里[[1]]。唐代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宋绍兴间,张澄[[2]]在东湖北涯洲建讲武亭以习水军,洲中建有佛寺,洲畔之桥以“百花”为名。自此,“百花洲”之名开始流传,代有文人骚客吟咏其间,成为豫章十景之一。明代将东湖分隔成东、西、北三湖,但仍统称作东湖。清末,北湖因分处于灵应桥南北,便有了南、北湖之称,最终形成了东、西、南、北四湖的称谓,并延续至今。百花洲俗称三洲,包括今苏圃(东洲)、冠鳌亭(北洲或作中洲)、江西省图书馆旧址(南洲)。清代以后南洲上佛寺渐废,陆续建有众多的祠宇。清乾隆十一年(1746),彭家屏[[3]]勒“百花洲”三字于石,立碑于南洲,又颜南洲水榭湖楼(后因祭祀阮元[[4]]等而被称为阮楼)之厅曰“水木清华之馆”。同治三年(1864),沈葆桢[[5]]奉敕兴建张(张芾[[6]])江(江忠源[[7]])二公祠于阮楼之西[[8]]。清末,江西巡抚又在张江二公祠之西建沈(沈葆桢)公祠。

始建于1920年的江西省公立图书馆,192710月改组易名为江西省立图书馆,获准以百花洲(南洲,下同)张江二公祠、沈公祠暨阮楼为省立图书馆馆址。由于馆舍为旧式祠宇,于藏书、阅览、办公均不协调,江西省政府遂批准省立图书馆在百花洲新建馆舍,192810月奠基,至19308月落成。

.南昌行营小史

193011月,国民政府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会间鉴于红色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决定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亲往南昌建立行营,督率“剿共”,希望用三至六个月时间剿灭江西红军。为迎接蒋介石的到来,江西省政府以江西省立图书馆新近落成,宽敞明亮,闹中取静,易于警戒,空气清新,风景绝佳,遂征作南昌行营。

南昌行营经四次设立:第一次为193012月,任命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行营主任,次年一月随着第一次围剿的失败而撤销;第二次19312月,任命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湘鄂赣闽四省“剿匪”总司令的何应钦兼任行营主任,5随着第二次围剿的失败而撤销;第三次为19316月至9月,随着第三次围剿的失败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以及蒋介石下野而撤销;第四次为19325月,随着蒋介石重归政坛而设,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四、五次围剿,直至红军长征之后的19351月撤销。

随着对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围剿的不断升级,南昌行营的功能也不断升级、扩大、延展和完善。南昌行营主任地位不断升高,从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到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湘鄂赣闽四省“剿匪”总司令的何应钦,再到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人事安排上,任用军事将领贺国光、刘兴等,新政学系熊式辉、杨永泰等,黄埔系邓文仪、戴笠、贺衷寒、康泽等,其中黄埔系人员最多。围剿部队从杂牌军为主过渡到以黄埔系为骨干的中央军为主。涉及区域从江西一省,扩大到湘、鄂、赣三省,到湘、鄂、赣、闽四省,到赣、粤、闽、湘、鄂五省,直到豫、鄂、湘、赣、粤、皖、苏、浙、闽、鲁、陕、甘等十几个省份。尤其是第四次行营设立以后,围剿策略从单纯的军事围剿过渡到“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组织结构上融合党、政、军于一体,职能跨越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等方方面面。军事上以中央军为主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略,辅之以碉堡战术,并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加强军官训练。政治上成立党政军调查设计委员会,划分整理区,颁布一系列整理土地、办理农村合作的法律法规,开展农村救济,编练地方武装,实施保甲制度,加强行政督察等等。经济上对根据地所需食盐、粮食、火油、军用品、药品等进行严密封锁。交通上严加管控根据地交通,同时加大公路修筑配合运兵和给养供应。文化教育上除推行特种教育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蒋介石于19342月在南昌开始提倡和推行的新生活运动,7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在南昌正式改组成立,蒋介石亲任会长。总会下设妇女指导委员会,由宋美龄任指导长。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要求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以养成“国民智识道德”,达到“救国建国与复兴民族”的目的[[9]]。以上种种,往往以南昌行营之名号令于全国各地,并加以推行。其中行营组织架构中的设计委员会、调查课(军统前身)、侍从室、新生活运动等都沿用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之中,乃至退守台湾依然如故。1960年后,新生活运动在台湾继续推广,被称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南昌因南昌行营的设立俨然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南昌行营,权力远超南京国民政府,以致时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的蒋廷黻称“蒋在南昌的行营.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真正的首都”[[10]]。胡汉民于1934年更是指责:“两年以来的南昌行营,变成了南京统治的党、政、军中枢,军阀个人变成了这党、政、军中枢之核心。所谓南昌行营,尤变成了驾乎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之上的太上党部和太上政府:军事政策决于是,政治政策决于是,甚至外交政策也决于是,行营的通令和军阀的手令,其效力远居于中央党部的决议和国民政府的明令之上。”[[11]]

193410月,南昌行营领导的围剿,使中央红军遭到重创,中共中央被迫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1月,南昌行营撤销,除遣散人员外,一部分人员组成参谋团往四川指导监督截剿红军,一部分迁往武汉设立行营继续指挥围剿红军,一部分则划归随后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赣绥靖公署。2月,南昌行营旧址拨归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办公,管辖江西全境及粤汉铁路以东的湖南省部分、安徽的婺州、浙江的衢州、福建的汀州等地区,其主要任务就是肃清管区内的中国共产党武装。10月,留守江西的红军力量大为削弱,驻赣绥靖公署完成其使命,宣告结束,旧址则还给江西省立图书馆使用至今。

三、南昌行营外史

南昌行营设立期间,国共两党的对立导致的围剿与反“围剿”,给苦难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一是生灵涂炭的悲剧。国民党军队,仅中央苏区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即被歼灭十馀万人。赣南苏区参加红军的有33万馀人,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时的8.6万人,到湘江战役后锐减到3万人。双方死于此一时期的人远不至于此数,无数家庭陷于悲惨境地。二是国民经济的崩溃。国民政府每年用于“剿共”及内战的军费开支达全国预算总支出的40%以上[[12]],加上残酷的战争,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摧残,乃至民不聊生。三是亡国灭种的危险。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一八事变,随即占领东北全境,19323月扶植伪满洲国成立;1932,日本侵略军制造·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违命进行了淞沪抗战,5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19333月日本侵略军轻取热河,继而推进至长城沿线各口附近,引发长城抗战,5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22县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华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岌岌可危。

在这危急时刻,19324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作战通电》;19331月,发表《宣言》提出“在下列条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进行联合一致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13]]民主人士也不断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要求蒋介石“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休战的唯一条件是在抗日期内彼此互不相攻击”[[14]]。蒋介石却依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声称“我们要抗日,必先消灭赤匪,安定国本”。 [[15]]结果是日本侵略军更加肆无忌惮,悍然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死伤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16]]

回顾南昌行营的历史,可以得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害的认识。且这种认识被后来的历史反复证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两党的纷争,开启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则又导致生灵涂炭、经济凋敝,尤其是台海两岸的分裂,至今仍为外国敌对势力以及台独份子所利用,严重危害着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

从国父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祖国统一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要义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提出“两岸双方应该本着对民族、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凝聚智慧,发挥创意,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实现台海持久和平,达成国家统一愿景”[[17]]。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共同直面历史,面向未来,不懈努力。早在19445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与蒋介石会谈时,曾转述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待国共关系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党员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馀地。”[[18]]美国总统且希望国共合作,可蒋介石却不接受,以致延祸至今。20013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针对台海两岸关系时指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什么问题都可以谈”[[19]]。台海两岸的分离因国共两党纷争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两岸同是中国人,只有“商量”、“谈”,才能“聚同化异”,走向统一。南昌行营对于国共两党而言,在中国文化地图上是无法绕开的一座高地,正是国共两党必须直面的历史话题。

四、南昌行营旧址的价值

南昌行营旧址在此后的岁月里可谓命运多舛,历经四次危机而犹存。第一次是19393月至1945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旧址曾遭美军飞虎队轰炸,主楼毁坏。第二次是1949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昌,旧址安然无恙。第三次是196812月江西省图书馆撤并归南昌图书馆,19714月恢复江西省图书馆,期间大量珍贵书刊、雕版被毁,幸旧址无恙。第四次在1995年后,随着江西省图书馆新馆舍在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落成对外开放,江西省图书馆利用百花洲老馆开展快借、少儿读者服务,并拟将百花洲旧址打造为江西少儿图书馆。由于编制、经费的限制,百花洲旧址渐渐地从半闲置状态过渡到闲置状态。百花洲旧址地处南昌市商业的黄金路段,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有鉴于此,江西省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文化厅几次要开发百花洲旧址。其中在20007月以文化信息开发公司的名义的开发过程中,以9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丰城发电厂进行房地产开发。此事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尤其是江西省图书馆的离退休老同志,他们在多次建议无效后,愤然上书国务院。国务院得到报告后,迅速派人调查,核实属实后立即批示江西省文化厅,制止了此次全毁的开发[[20]]

随着对南昌行营旧址价值认识的提高,江西省立图书馆百花洲旧址于2006年被评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定为涉台文物。自此,江西省图书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始文物本体的维修,2014年底决定在南昌行营旧址按照原貌修复后,依托江西省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优势,筹建江西省典籍博物馆。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开始打造江西省典籍博物馆,完成了一系列项目的招标。12月底,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将百花洲旧址“交江西画院使用,产权关系不变”,并于2019321日下发《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办公会议抄告单》(2018年第3次,编号2018011)给江西省图书馆。

显然,南昌行营旧址的价值仍然未引起高度重视,对南昌行营旧址在中国文化地图上的认识还很不足。实际上,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或未来的角度来看,南昌行营在江西乃至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今天,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旅游文化价值。尤其是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重要历史见证,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极具战略价值。

南昌与瑞金,一个因南昌行营而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际的政治军事中心,一个因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中央苏区而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割据中心,一红一白两大对立政治军事中心都在江西。而江西大旅社(今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立图书馆(南昌行营旧址),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的地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一个是国民党大力围剿红色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走向低潮的起点,一红一白两个起点,同在南昌市的中山路,相距不足千米,可以说是历史的巧合。国共两党在此期间的斗争对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南昌行营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毫无疑问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南昌行营旧址是南昌市著名的风景点,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众多的文学作品,清代以前建有大量寺庙,清代以后建有大量的祠宇,这些对文学史、宗教史、典祀制度、地方史、城市发展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南昌行营旧址是江西省图书馆及其前身的馆舍,对研究江西文化史,尤其是江西省图书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作为南昌市现存不多的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大型建筑,号为民国时期三大建筑之一,在江西建筑史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发展红色旅游非常切合江西实际,但多局限于发展正面的红色旅游,这无疑是单调的、不够完整的、缺乏历史眼光的。只有相应地开发一些反面的、具有全国影响的、重量级的旅游景点,才能使红色旅游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并更具生命力。基于前述南昌行营旧址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南昌行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两个中心”、“两个起点”的价值,南昌行营旧址完全可能成为发展江西红色旅游当中具有全国影响的景点,与八一起义纪念馆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犹如南京的总统府、长春的伪皇宫之意,南昌行营旧址蕴藏着极为重要的旅游文化价值。

南昌行营旧址是国共两党纷争对峙的历史见证,两党纷争对峙犹如兄弟反目。几十年过去,祖国因国共两党纷争而至今分裂,诚为我中华民族心中巨痛。两岸统一必须建立在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国民党自大陆退守台湾,念念不忘统一,正是基于共同历史文化的认识,因此对大陆诸有关国民党行迹的重要文物至为关切,南昌行营旧址亦不例外,他们往往以私人旅游身份探访旧址。直面南昌行营旧址蕴含的两党纷争对峙历史,有利于达到“聚同化异”,化解两岸政治对立,在国共合作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中华民族复兴战略价值。

五、南昌行营旧址的文化重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达到“文化自信”。2017年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2018年中央两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为发掘、重建南昌行营旧址历史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基于以上认识,重建南昌行营旧址历史文化应该考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本体的安全维护,二是发挥本体的最大使用效能;三是保留本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四是历史文化展示的认同性与独特性,五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普惠性。

南昌行营旧址本即江西省图书馆旧址为两岸共知,传统中国典籍所蕴含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两岸共同认可,依托江西省图书馆馆藏丰富的历史典籍,打造江西省典籍博物馆,成为重建南昌行营旧址历史文化的不二之选。江西省典籍博物馆融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典籍、江西省图书馆馆史、典籍制作演示、南昌行营等形式为主要内容。具体而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典籍板块以中华典籍的发展历史为主线,突出江西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贡献;江西省图书馆馆史板块以百年图书馆史为主线,印证江西文脉发展光辉历程,同时印证国运昌则文化昌盛的道理;典籍制作演示板块,融江西古法造纸、石碑拓印、雕版印刷、典籍制作、古籍修复为一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南昌行营板块客观记录国民党人在南昌留下的历史足迹,为两岸“聚同化异”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利用南昌行营旧址,整合资源,展示中国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将之打造成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中华文明标识个体,必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出应有的巨大作用。

何振作:江西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98  邮编:330046

    箱:hezhenzuo@163.com

    话:18979115808


[[1]](北魏)郦道元著.谭属春、陈爱平点校.水经注:卷39.长沙:岳麓书社,1995573

[[2]]张澄:宋绍兴间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江西提举常平使。

[[3]]彭家屏(?-1758):字乐君,号青原,河南夏邑人。清康熙六十年进士,历江西、云南、江苏布政使。乾隆二十二年以私藏明末野史,下狱自尽。

[[4]]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尝任江西巡抚,累官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谥文达。

[[5]]沈葆桢(1820-1879):榜名振宗,字翰宇,号幼丹,林则徐女婿,福建侯官人。清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官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谥文肃。

[[6]]张芾(1814-1862):字黼侯,号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进士,历官江西巡抚,与太平军对垒,坚守南昌。后任陕西全省督办团练大臣,被回民军所杀。

[[7]]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清道光十七年举人,组建楚勇,对垒太平军,助张芾坚守南昌著声绩,累擢安徽巡抚,太平军克庐州,投水死。谥忠烈。

[[8]](清)许应鑅、王之藩修,(清)曾作舟、杜防纂.同治《南昌府志》卷7.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9]]蒋介石.蒋委员长出席行营扩大纪念周讲“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江西民国日报:1934223日第二张。

[[10]]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长沙:岳麓书社,2003155

[[11]]原载《胡汉民先生政论文选编() ,广州先导社,1936。转引张皓.论汪精卫1932-1933年的“政治病”与国民党派系权力斗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12]]黄道炫.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

[[13]]毛泽东等.中华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红色中华:1933128日第1

[[14]]丁文江.假如我是蒋介石.独立评论:19331月,第35

[[15]]蒋介石.爱民的精义与教民的宗旨.原载《庐山训练集》:第186页。转引黄道炫.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

[[16]]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人民网200593

[[17]]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13

[[18]]原载章伯锋,庄建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抗日外交卷:第1343.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转引俞国.1944年华莱士访华述评.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

[[19]]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公报,2001年第13

[[20]]万庆博、黄铭.南昌行营旧址开发成问题.江南都市报,200388日第1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