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畅想心声

忆思——写在建党100周年,追忆爷爷传奇一生

日期:2021-06-08 19:45:00 来源: 作者:李钢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的爷爷叫李善勋,黄埔军校七分校第十五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在国民党第十六军任职,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军副参谋长等职,国民党少将军衔。1949年1月在北平随傅作义将军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任军后勤部副部长,参加解放太原战斗,参加建国阅兵式,后到华北军政大学任作战教员。

  起义后爷爷一直都在为加入共产党而努力,在不同时期写入党申请书就多达92次,他在文革期间还一直写入党申请,不管受到了什么样的不公正待遇,被打断右腿踝骨两次,依然没有动摇过入党的信念。终于于1984年落实政策后,特批加入的中国共产党。爷爷是河北省和石家庄市黄埔同学会会员、石家庄市祖国统一委员会会员、民革党员。连续当选石家庄市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届委员,石家庄市第七届人大代表,2000年光荣的出席民革中央“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荣获全国政协“提案大王”称号。我从小受到爷爷的影响,17岁参军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我们全家当时入党年龄最小的党员,爷爷为此一直都说我是他的骄傲。

  1958年,爷爷转业到石家庄市搬运公司任后勤科科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革中因为在旧社会参加过国民党军,受到不公正待遇,挨批斗、住牛棚,下放劳动。1973年调到石家庄市汽车发动机厂行政科任科长。1984年平反落实政策,享受地市级(正师)待遇。1989年75岁离休。

  爷爷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爷爷时任国民党第十六军三师九团三营营长,参加过两次保卫潼关的战斗。潼关是河南陕西交界一个关键的军事要塞,是通往西安和西北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把守住潼关,谁就拥有了进入西北的钥匙,1942年4月和1943年4月,侵华日军两次进犯潼关,企图侵略我西北地区,爷爷带领三营全体将士奋勇杀敌,没有一个是孬种,全营同仇敌忾,仗打的非常惨烈,我们的装备不如日军,但我们有一颗赤诚卫国的心。两次阻击战斗全营牺牲了四位连长、九位排长、战士减员三分之二,爷爷在第二次战斗中也光荣的负伤,但爷爷坚持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因为英勇的三营抵抗住了侵华日军占领潼关的脚步,使日军侵略西北的野心彻底破产。随后三营被蒋委员长授予“能打硬仗的英雄营”称号。

  抗战胜利后爷爷随十六军编入到傅作义将军麾下,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爷爷受命领兵保卫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先生,还秘密随从何思源先生出城与共产党接触,就北平和平解放谈判。1948年军统特务策划,深夜投放炸弹炸死何思源先生全家,当时爷爷带领何鲁丽外出幸免遇难。这件事件让爷爷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龌龊行径,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直到2000年爷爷到北京开会,见到时任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时说起当年的事情,两人都很激动。

  1949年爷爷因为身居高级将领,坚定的参加起义,积极的执行参与了部队起义整编的诸多具体事务,成为了有功人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当时周总理讲了四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改造到老、活到老奉献到老、活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这四句话一直激励着爷爷,成为爷爷一生的座右铭。我爷爷于2010年去世,享年96岁。

  爷爷他一生的经历,在世的时候对我说的最多,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对我的要求是最严的,每周都要我随他学习半天,那时学习的内容最多的的是党章和党史,爷爷还要我把周总理的四句话当成我的座右铭,坚持学习,这些到现在我深有感触,我现在取得的成绩都得益于当时爷爷的严厉要求,每每想起这些后我就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今年是建党100 周年,我作为一名入党27年的党员,感到骄傲和自豪,爷爷那种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深深的激励着我,我要坚定的永远跟党走,向爷爷那样做人、做事,用一颗赤城之心永远为人民服务。

  作者:李钢,黄埔15期李善勋之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