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媒体报道  > 正文

纪念孙中山:北京的“中山”印记

日期:2016-11-15 13:3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征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孙中山与唐绍仪,两人都是广东香山县人。

  1925年3月,人们在中央公园吊唁孙中山。

  如今的中山会馆

  原标题:北京的“中山”印记

  ■杨征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人们举办各种方式来纪念他:孙中山曾经住过的香山会馆大加修饰,并改称中山会馆;因孙中山的灵柩曾安奉于中央公园,人们将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甚至北京一些郊区县城的重要道路,也改名为中山路。

  当年,除了北京,与孙中山有着密切联系的南京、天津等城市,也纷纷将与之有关的建筑和道路,冠以“中山”二字,以示纪念。

  香山会馆改名中山会馆

  如今,在西城区南横东街西口路南,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就是中山会馆。听名字就知道,这里与孙中山有密切的关系:孙中山一生中三次造访北京,有两次都曾经光顾过这里。

  不过,这里最初并非现在的样子。在清朝,这里是康熙年间皇子们的师父、广东顺德人刘云汉购置的一块义地,即用来安葬穷苦同乡的公共墓地。在墓地的北端建有一座小祠堂,以供停放棺椁和办丧事儿之用。后来到了嘉庆年间,义地迁往龙潭湖一带,这里便成为了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会馆,其功用类似于今日的驻京办事处。广东香山县到京城做生意或者是办事儿的人,都会选择香山会馆作为落脚点。

  孙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广东省香山县,他第一次到北京是1894年,当时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到了北京举目无亲,按照北京当时的“旗汉分城而居”的政策,孙中山只能是到外城的“香山县办事处”找个类似今日“招待所”的地方住下。在当时的北京城,孙中山看到的是统治阶层忙于为慈禧皇太后庆祝生日而粉饰的太平,也令他对腐朽的清王朝彻底绝望。

  孙中山第一次离开北京后不久,又有一位香山县人住进了这座香山会馆。这便是被派驻到朝鲜任职的唐绍仪。在短暂居住后,唐绍仪赞助香山会馆一笔资费,用于扩建。扩建后的香山会馆规模相当可观,戏台、花园、假山等无所不包,简直就是一座典雅的小型园林。

  1912年孙中山为敦促袁世凯维持共和国体,第二次造访北京。此时,孙中山先生的名气早已名扬海外,抵京后,他受广东同乡会的邀请,出席粤东会馆为他举办的欢迎会,然后他来到香山会馆的花厅吃午饭。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的同乡兼挚友唐绍仪,再次出资重修了香山会馆,并提出将会馆改名为中山会馆,以纪念孙中山。值得一提的是,曾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的唐绍仪,后来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广东香山县。当时,当地人为了纪念孙中山,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唐绍仪竞选成为该县的县长,在任职期间,唐绍仪为官清廉,努力将中山县建设成当时的全国示范县。在他的策划下,一些类似今日经济特区的方案被规划出来,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这些方案没能实现。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