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打不过四期”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敌对双方战地主帅都是黄埔师生。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是黄埔教官,副总司令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皆为一期生;共产党主帅林彪是黄埔四期生。双方主帅都是抗日名将:平型关之战与昆仑关之战早使林彪和杜聿明威名远播。而在昆仑关击毙日本旅团长中村正雄,就是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部下所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1943年10月,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在攻击战略要地腾冲的反攻战中,他灵机应变,巧妙部署,取得了成功。此举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发行量很大的美国《时代》周刊做了专题报道,在封面上刊登了卫立煌的照片,题为《常胜将军卫立煌》。然而在东北,林彪却让他这个“常胜将军”输得老本都没了:短短的五十二天时间,四十七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化为齑粉;副总司令范汉杰被擒;郑洞国无奈地举起了双手;而杜聿明从昆仑关到山海关,在黑土地上打响内战第一枪,又从秦皇岛到葫芦岛,在黑土地上指挥撤退最后一名国军士兵。卫立煌在仓惶逃离沈阳的路上,想起十一年前去洛阳开会,路过延安,参观完“抗大”后,又去了二十里铺看望平型关战斗中受伤的林彪。他想给林彪送点礼,没准备,临时凑了六百元钱,又觉得拿不出手,挺遗憾。这回都给补上了,他把从美国讨来的大批军事装备全留给了林彪。老蒋气得捶胸怒吼:“林彪是四期的,而你们是一期的,全是一期的……教官不如学生,一期打不过四期!”
从国民党中将司令到共产党上将司令
1949年8月,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同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这位黄埔一期毕业生,参加过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战斗, 深得老蒋赏识。在东北,他修筑了令国军群起仿效的“陈明仁防线”;困守四平孤城,他撒豆成兵,坚守最后五分钟,是一员雄狮般的悍将。然而,打了几十年的仗,陈明仁终于清醒了:他所走过的路,其实离孙总理创办黄埔军校的初衷越来越远,于是他同老同盟会员、军界前辈陈潜一起弃暗投明,做起了共产党的上将。毛泽东说:“当初,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这是理所当然,我们会原谅。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会重用他。”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和陈明仁在祈年殿前合影。陈明仁要把照片洗十打。毛泽东谈笑风生,幽默地说:“少了,洗五十打吧。”
香港的醋钱
1950年,关麟征要到香港定居,张耀明特地赶去话别。他们分别是黄埔创建后的第二、第三任校长。两位陕西老乡谈起当年投考黄埔时,转道香港的事,还记忆犹新。他们十一个老乡在大街上走饿了,就决定去吃饭。关麟征抢着说:“我来选个地方,一定又便宜又实惠。”张耀明说:“要是不便宜,你赔不赔损失?”大家跟着来到一个小摊前,每人花八便士要了一碗面。才付了钱,大家就嚷起来了,说上了当了,一点也不便宜。关麟征看到桌子上有壶醋,得意地说:“有了这壶醋,就不用买菜了,还不实惠呀?”大家觉得有道理,纷纷拿过醋壶朝自个儿碗里倒。谁知这香港老板小气,吃醋要另外加钱。他们吃完面条起身就走,店伙计追出老远要醋钱。那个伙计当然不可能知道,在这群土得掉渣的学生中,日后会出七个中将。否则,他也不好意思追着要醋钱了。如今关麟征离开军界找清静去了,大陆那边,阎揆要是共产党将军;郑洞国是投诚将领;而杜聿明却成了战俘。人生难料,命如浮云啊!他俩好一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