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回首·纪念  > 正文

熊秉坤之子:“父亲无愧辛亥革命第一枪”

日期:2011-08-17 15:59 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6年9月26日下午17时,记者在紫阳路155号见到了熊秉坤之子、年逾80岁的熊辉老人。谈到“熊秉坤并非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之人”的观点,老人笑着打开了话匣子。

  “争‘第一枪’并非为名利”

  熊辉介绍,按冯天瑜教授的说法,从时间先后来看,其父也承认是程定国开的第一枪。但“第一枪”这个称号,单纯地在时间上认定,意义并不大,还得考虑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熊辉说,有关孙中山称其父为“首义第一枪”的文字记载至少有三处。1914年熊出访日本,孙中山曾向在场人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对“第一枪”的认定是宏观的,和冯天瑜从时间上认定的“第一枪”不同。

  熊辉认为,在工程八营起义前,辎重营就已在城外塘角放火,但历史上最后把工程八营的起义定为“武昌首义”,也是因为其在起义中的意义、作用更大。“因此,当时任工程八营正目(班长)的父亲,无愧‘第一枪’的称号。”

  “我和父亲如此看重这一称号,并非为名利,而是为了维护孙中山的观点。”熊辉老人说。

  “争论是好事,历史越争越明”

  熊辉说,辛亥革命85周年时,他曾和一批从台湾来到武汉的首义后裔,一起参观了首义旧址。在红楼参观时,导游向他们介绍,首义第一枪并非熊秉坤所打,结果随行的首义后裔们一片哗然,纷纷质疑导游。

  “争论是好事,历史就是越争越明。”熊辉说,实际上他和冯天瑜教授私交不错,经常有联系,而对冯教授的质疑,他很欢迎。

  他认为,历史作为过去的事情,只能靠一些只言片语和文字记录来考证,有出入是正常。如果后人不停地对前人的历史提出质疑,肯定能让史实更加贴近真实。“是对的错不了,是错的对不了。”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