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动态速递  > 正文

黄埔军校老兵噙热泪唱校歌(图)

日期:2011-09-14 11:0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70多岁的毕业生来了,80多岁的毕业生来了,甚至90多岁的毕业生都来了。昨天,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先后探访黄埔军校、大元帅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堂。在母校黄埔军校,毕业生们忆青葱岁月、叙同学友情。情到深处,老人们吼起熟悉却不常吟唱的军校校歌,韶华虽不再,感情仍深存。

  文/本报记者徐静、汤南 通讯员埔宣 摄/记者庄小龙

  老校友对故校满怀眷恋

  昨天上午,海内外黄埔毕业生及辛亥革命者后裔等40余人来到广州展开纪念之旅,他们在黄埔军校同学会和黄埔区海外联谊会的组织下,先后探访黄埔军校、大元帅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堂。众所周知,这些地方都与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见证地。

  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并非首次来到广州黄埔军校旧址,但他们仍是满怀眷恋。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到军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确实更为激动。

  其实,老兵们的人生经历也值得记述。黄埔17期毕业生何季元,已是89岁高龄。他在抗战期间入黄埔军校,随军校辗转先后到广西桂林和贵州等地。

  校歌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脉搏。何季元老人如今仍然熟记校歌。讲到动情处,他和战友杜伯园、邓新柳一起,高声唱起黄埔军校校歌。歌声未落,何季元老人的眼中已噙着泪花。“军歌能激励大学的感情,唱着军歌我能想起当年在学校时的情景。”

  看旧照 追忆“父子兵”

  黄埔军校为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广州共有6期学生。此后,黄埔军校因战火移址。昨天来到黄埔军校的学生们,黄埔军校广州旧址并非他们的求学之地,不过在他们心中这里同样是他们的母校。“广州的军校是我们的根。”黄埔军校33期毕业生陈庆国说,他的父亲陈作炎是黄埔八期毕业生,两代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实在难得。

  让陈庆国意外的是,在展览厅内,他看到一幅关于黄埔八期某班上课的照片。照片中,学生们整齐坐在座位上,笔记本摊开在前,依稀让人回到从前。激动的陈庆国取下眼镜,希望能在图片中找到父亲。“自己有些老花眼,实在是看不清楚。”他遗憾地说。

  陈庆国告诉记者,父亲陈作炎的两个姐妹都为革命英勇牺牲,陈庆国甚至不知道两位姑姑的姓名。他对此深感自豪:“一家人两姐妹因革命牺牲确实不是很多。”

  左权之女当义务讲解员

  对军校怀有感情的还有军校毕业生的后人们。“看,这就是1936年底,我父亲与陈赓他们几个共同发表‘抗日宣言书’的照片。”在黄埔军校史迹馆众多的黑白图文资料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一眼便认出了有关父亲的信息。

  “你们看,我父亲跟他们几个戴的帽子是不一样,这明显反映了他那时候的心情。”前来参观的左太北俨然一位讲解员,滔滔不绝地给在场的记者及参观者讲述起来。生动的再现吸引了许多游客聚拢上来,左太北所到之处,均被围个严严实实。

  1924年,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他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当年11月,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来到父亲第一次参加实际战斗的地方,左太北感慨万千:“黄埔是他的革命起点,他在这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左太北说,对比前两次,这次发现展览的资料和内容更丰富了。“黄埔军校是黄埔后人心灵的连接点,所有的黄埔后人对这里都有深厚的感情。”

  老人夜游珠江兴致盎然

  昨晚,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的黄埔军校校友乘坐“南海神·广州日报号”夜游珠江,观赏珠江两岸美景,感受广州城市面貌的变化。

  船未开,校友们便纷纷将游船作为背景合影留念。当听到自己乘坐的游船曾为“哥德堡号”引航,接待过瑞典国王,并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领航船时,校友们很是兴奋,兴致盎然地跟讲解员了解关于“南海神·广州日报号”的故事。

  黄埔军校改造不大拆大建

  在8日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黄埔论坛活动晚宴上,黄埔区委书记陈小钢的身份显得尤为特别,他既是黄埔区的区委书记,又是黄埔后人。他的祖父陈豹隐,曾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资本论》第一个中文译者。当晚,陈小钢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祖父陈豹隐曾任黄埔军校的教官,陈小钢现为黄埔区区委书记。在祖父工作过的土地上工作,陈小钢对黄埔怀有一份特别的感情,也深感责任重大。黄埔军校所在的长洲岛是一块宝地,众多历史文化古迹荟萃其中。陈小钢坦言,将按照市委要求,要在保住长洲岛的历史文脉同时,用低强度的改造,把长洲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岛。

  陈小钢透露,目前,黄埔区正在委托专业机构对长洲岛改造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并选取福南坊、安来市作为改造示范点。“所有开发都要围绕保护、修缮文物来进行,改造的过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大拆大建。”陈小钢说,要基本保留岛上居民的民俗风情文化形态,科学规划和开发长洲岛及其周边岛屿,加强长洲岛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把黄埔军校旧址和长洲岛其他历史文化古迹、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改造和保护。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